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

更新时间:2024-06-06 14:29

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境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时期保护紫禁城(故宫)的城墙。

历史沿革

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皇城的基址上向东、北、南三面扩建皇城。

明宣德七年(1432年),东安门始建。

清顺治九年(1652年),北安门重建,改称地安门,俗称“后门”。

民国元年(1912年),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门、长安右门的汉白玉门槛拆除。同年,东安门被焚毁。

1950年,西安门被焚毁。

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被拆除。

1954年,地安门被拆除。

1958年,中华门被拆除。

建筑格局

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现存东、南、西、北四段皇城墙。其中东墙长约2150米,南墙长约1770米,西墙长约2644米,北墙长约2460米。墙体用明城砖砌筑,抹麻刀灰,涂红土,顶覆黄琉璃瓦,墙高约6米,墙基厚约3米,顶厚约1.7米。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皇城城墙位于北京城内城的中心偏南,是保护紫禁城(故宫)的城墙,是北京宫殿城池建设的配套工程。皇城城墙周长近11千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西南角因避让庆寿寺而缺一角。旧时,皇城内大部分为园囿、皇家庙宇、内务府衙署等,平民百姓不得在内居住。

文物保护

2003年12月11日,皇城墙遗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8月19日,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皇城墙遗址,更名为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

旅游信息

北京明清皇城墙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境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