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6 14:13

礼(拼音:lǐ)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作“豊”,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礼”本指祭神、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还引申指“礼物”,即表示敬意的物品。古代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礼”引申为指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祭祀神灵往往是有一套严格而隆重的仪式的,所以“礼”引申指“礼节”“礼仪”。还引申指“敬重”“以礼相待”,如“礼贤下士”。

字源演变

“礼”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中作“”,并无“示”旁。甲骨文“豊”作图1、2、3,上部是两个“玉”字(“珏”)字,当时有图A、B、C等大同小异的写法。下面部分,有两说,一说是某种高脚的盘,类似于豆,古代用作祭器;盘中放着两串“玉”,古代玉是贵重的物品,用玉敬神表示人对神的敬重。“豊”自然是在举行礼仪、敬神了。还有一说,下面部分是“”字。壴是鼓的象形初文。古代举行祭祀仪式时,除了用贵重物品做祭品外,也必须得奏乐,而在先民们看来,物莫贵于玉,乐莫重于鼓,击鼓奏乐,捧玉奉献,无疑是最高、最神圣的仪式。由此,便有了“豊”字的构形思路。甲骨文中的“豊”字,即为一面鼓和两串玉的象形白描:下面是鼓,鼓面、支撑鼓体的架子,以及鼓体上方的标杆和装饰物;上面的标杆两侧,各有一串玉石。

发展至战国文字阶段,“豊”字下部构件被割裂为上、下两部分,下面变为一个“豆”字(图7);上面的“山”形与“珏”逐渐融合,进而演变为图8、9的形状。这个时期同时也出现了“禮”字。由于“豊”字的字义在字形上的表现不够直观,再加上字形与“豐”(丰的繁体字)极为相似,于是后人在“豊”字的基础上加上偏旁“示”,就是繁体字“禮”字。凡“示”字旁的古汉字,往往与天地鬼神祖宗有关。所以,“示”旁加一个“豊”字,更突出了与祭祀活动的密切关系。

小篆继承战国文字图8、9、10一类战国文字字形,作图11。隶书将笔画平直化,或将“豊”上部两个中竖省去一个,而作图13、15的形状。到了现代则将“禮”简化为“礼”。“礼”原是“禮”的异体字,是个“示”形、“乙”声的形声字。

“豊”与“豐(丰)”本来是不同的两个字,由于近似,在周金文及战国文字中确有难以辨识之例,小篆虽然也有明确分别,但在汉魏碑铭中却多见用“豊”写“豐(丰)”的,也有用“豐”作“禮(礼)”的偏旁例子。所以有学者认为“豊、豐古同字”,就是因为二者曾长期混似及互有影响之故。不过后世的楷书将它们重新分开了。

“礼”的本义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远古社会,人类总是匍匐在神明的脚下,对天地神祇恭敬有加。班固《东都赋》“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礼”用本义。

祭拜神灵,必须恭恭敬敬,为了表示敬意(有时是为表示隆重),往往还需要举行一些仪式。后来,凡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攀上了关系。引申开来,“礼”成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敬礼”“礼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这些仪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特殊规定,为大家共同遵守,于是有了“婚礼”“丧礼”“开工典礼”等形形色色的“礼”。

中国古代社会,礼常常作为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的总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从隋唐以下,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就可以看出来。

从古文字字形看,行“礼”者祭神求福,使用的是珍贵的玉。很自然地,在人与人之间,表示对他人的敬意也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实物形态——即所谓“礼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用的正是这个意义。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示部】禮·灵启切(lǐ)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𠃞/礼),古文禮。

说文解字注

“履也”注:见《礼记·祭义》、《周易·序卦》传。履,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履,履也。礼,履也。履同而义不同。

“所㠯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注:“礼有五经,莫重於祭。”故礼字从示,丰者,行礼之器。丰亦声,灵启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部】 礼

《集韵》:禮,古作礼。注详十三画。

【午集下】【示部】 禮(礼)

古文:礼、𠃞、𤔑

《广韵》卢启切。《集韵》《韵会》里弟切。《正韵》良以切。並音蠡。《说文》:禮(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禮(礼),体也。得其事体也。《韵会》:孟子言礼之实节文斯二者,盖因人心之仁义而为之品秩,使各得其叙之谓禮(礼)。

又姓。《左传》:卫大夫禮(礼)孔。徐铉曰:五禮(礼)莫重於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礻”“乚”宽窄相当,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乚”略高。“礻”,㇇(横撇)与竖相接在横中线。“乚”,竖段在竖中线右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