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王府

更新时间:2024-04-19 14:36

礼王府(Prince Li's Mansion),又称巽王府、康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城根南街9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称康王府,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毁于大火,后在原址重建,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使用。

历史沿革

明朝末年,此处为明崇祯帝的外戚周奎私宅。

清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将周奎旧宅赐给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为府。

清顺治六年(1649年),爱新觉罗·代善第七子爱新觉罗·满达海袭王爵,赐号“巽”,改称巽亲王,礼王府西部院落改称巽王府。满达海的侄子爱新觉罗·杰书承袭郡王爵,赐号“康”,称康郡王,礼王府东部院落改称康郡王府。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顺治帝命杰书承袭巽亲王爵,改号康亲王,成为第四代礼亲王,康郡王府改称康王府。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礼亲王的封号,康王府改称礼王府。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礼王府毁于大火,后在原址重建。

民国十六年(1927年),礼王府改为华北文法学院。

1949年,礼王府被作为华北大学校址,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办公处。

建筑格局

礼王府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主要为卧房,西路为花园。

主要建筑

中路建筑

中路建筑为主体建筑,有五重房屋,七进院落,自南向北有府门五间,正殿七间,东、西翼楼各七间,后殿五间,寝门一间,正寝殿九间(前接七间抱厦),最后为后罩楼七间。

东路建筑

东路建筑有十二进院落,是王爷及其家人的卧房。现残存几个院落,面貌破坏较为严重。

西路建筑

西路建筑有十一进院落,其间有花园、阁楼等,现已大部分拆除。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和硕礼烈亲王。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清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清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清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亲王之一。清顺治六年(1649年),袭封多罗郡王。清顺治八年(1651年),封号为康。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承袭礼亲王世袭铁帽子亲王爵位,改封康亲王。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逝世,谥号良。

传说轶事

礼王府的“凶宅”传言只有单一的版本,而且与一位姓石的大妈有关。据说,这位石大妈祖上是满族人,曾是礼亲王家的包衣家奴,在礼王府当仆奴期间,经常能看见王府周围被三米多高的旋风环绕,然而奇怪的是,十步之外根本就没有一丝风……

这一“凶宅”传言实在是无从可考,礼王府3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算起来,石大妈也该是第五代传人了。要从礼王府的奴仆中查出姓石的人,并找到第五代后代,无异于大海捞针。

而住在礼王府周围的居民也从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位“石大妈”,更从未见过礼王府刮起过旋风。老住户高大爷听完后打趣道:“北京风沙是大,可也不至于传得这么邪乎吧?光是沙尘暴就够人受的了,再来个三米高的旋风,那还让不让人活了?我猜,没准是哪个痛恨北京沙尘暴的小子随口一说,就流传开了一个鬼故事。”

文物价值

礼王府现存主体建筑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王府建制的实物。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礼王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礼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城根南街9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68路公交车,在西黄城根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在灵境胡同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礼王府约2.4千米,驾车约8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