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髎穴

更新时间:2024-09-17 15:56

肩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布有腋神经肌支和旋肱后动脉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名称释义

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泄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在肩部,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

1. 臂重,肩重不能举;

2. 胁肋疼痛。

操作

向关节直刺1—1.5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

配伍

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

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阳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