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2 14:00

胞,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bāo,最早见于战国。其本义是胎衣,又可引申为同胞。

字源演变

形声字。《说文》:“胞,儿生裹也。从肉,从包。”从肉(月),表示和肉体有关;从包,像有胎儿的包衣; 合起来表示胞衣; 包(bāo)兼表声。徐灏段注笺:“胞即包字,从包加肉旁,故不日包声。”段玉裁注:“胞谓胎衣,《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裹。’笺云:‘今我独不得父皮肤之气乎,独不处母之胞胎乎。‘《释文》:胞,音包,今俗语同胞,是也。’”王筠《说文释例》:“《说文》之勹,今之包也,故以包裹说之。《说文》之包,今之胞也,其说解全是胞义。《玉篇》包下亦沿用其义,而又日今作胞。”胞为古今字,包大约产生于西周,胞字则大约产生于战国秦汉时代。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儿生裹也。从肉从包。匹交切。

说文解字注

(胞)儿生裹也。

包谓母腹。胞谓胎衣。小雅。不属于毛。不离于裏。笺云。今我独不得父皮肤之气乎。独不处母之胞胎乎。释文胞音包。今俗语同胞是也。其借为脬字、则读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

从肉包。

包子之肉也。不入肉部者、重包也。包亦声。匹交切。古音在三部。

康熙字典

《广韵》匹交切。《集韵》《韵会》《正韵》披交切。𠀤音抛。《说文》:儿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庄子《外物篇》: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注:胞,腹中胎。阆空旷也。《前汉·外戚传》:善臧我儿胞。师古注:音苞。谓胎之衣也。

又《战国策》:夫疠虽癰肿胞疾。

又《广韵》布交切。《韵》《韵会》班交切。𠀤音包。

又《集韵》方鸠切,否平声。义𠀤同。

又《集韵》《韵会》𠀤蒲交切。与庖同。肉吏也。《礼·祭统》: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庄子《庚桑楚》:汤以胞人笼伊尹。《前汉·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注:胞与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

又《五音集韵》匹貌切。音奅。面生气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中上古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