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

更新时间:2024-08-25 18:00

芝麻(Sesamum indicum L.),芝麻科芝麻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中空或具白色髓部;叶子为卵形;花朵单生或少数同生于腋下,呈白色;芝麻蒴果基部钝圆,顶部有尖,中间有棱;芝麻的种子通常呈扁平椭圆形,共有四种颜色;花期为5~9月;果期为8~9月。芝麻是中国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的油麻种,故名“胡麻”,后赵王石勒讳“胡”,将“胡麻”改为“芝麻”。

植物学史

芝麻是中国汉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的油麻种,故名“胡麻”,后赵王石勒讳“胡”,将“胡麻”改为“芝麻”。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茎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叶矩圆形或卵形,长3-10厘米,宽2.5-4厘米,下部叶常掌状3裂,中部叶有齿缺,上部叶近全缘;叶柄长1-5厘米。

花单生或2-3朵同生于叶腋内。花萼裂片披针形,长5-8毫米,宽1.6-3.5毫米,被柔毛。花冠长2.5-3厘米,筒状,直径约1-1.5厘米,长2-3.5厘米,白色而常有紫红色或黄色的彩晕。雄蕊4,内藏,子房上位,4室(云南西双版纳栽培植物可至8室),被柔毛。花期夏末秋初。蒴果矩圆形,长2-3厘米,直径6-12毫米,有纵棱,直立,被毛,分裂至中部或至基部。种子有黑白之分,黑者称黑芝麻,白者称为白芝麻。

分布范围

芝麻原产印度,中国汉时引入。该植物在中国栽培极广历史悠久。

育植技术

合理换茬选地:由于芝麻茎秆直立,遮阴面积少,常用来与矮秆作物混作,可与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混作或间作。芝麻较耐旱,而豆类较耐湿,与豆类混作有利于旱涝保收。芝麻对土壤要求不是很高,但是盐碱地以及沼泽地不适合种植芝麻,或者相对低洼的地块也不能种植。芝麻不宜重迎茬,需2-3年以上的轮作,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

科学整地施肥:芝麻的根系分布特点是主要根层浅,多分布在10厘米土层内,因此基肥不宜太深,一般应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合施用磷钾肥。芝麻的整地环节比较严格,因为其种子较小,大部分根系都比较接近土壤的表层,如果整地不科学,很容易引起种子裸漏或者发育不良,所以建议适当深耕细耙。另外,春季整地不宜太晚,这样有利于保持土壤墒情。建议施足底肥,合理使用尿素及钾肥。每公顷施农家肥25-30吨,氮、磷、钾复合肥300千克、尿素70千克,钾肥100千克。

把握好播种期:播种时间要依据每年具体情况而确定,并不是每年都一样。芝麻喜温,对于种子的发芽温度要求也较高,如果温度低于15℃就不易出苗。

田间管理:芝麻的出苗量很大,应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间苗、定苗及中耕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芝麻出现第一对真叶时要进行第1次间苗,在2-3对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3-4对真叶定苗。间定苗时应在行间预留一些生长健壮的幼苗做补苗之用。单秆型品种每公顷留苗18-22.5万株,结合间定苗进行三次铲趟。为使所施肥料的肥效得到充分发挥,一般要掌握“苗期早施、花前重施、花期补施、以肥促苗、一促到底”的原则。在芝麻盛花期,可进行叶面喷肥,单秆品种以现蕾至始花、分枝品种以分枝出现时追肥为宜。应该注意的是,在微量元素不足的地块,选择喷施硼、锰、钼、锌肥也有增产效果。一般可用2%-3%的过磷酸钙溶液,也可用1%-2%的尿素溶液。8月下旬打顶,选择晴天摘去芝麻顶梢2-3厘米,以促进营养集中供给蒴粒,增加有效蒴数和粒重。

适时收获:及时观察长势,芝麻进入终花期半个月后逐渐成熟,一般以蒴果转黄,开始大量落叶为收获适期。

病虫防治

病害

芝麻立枯病:该病属真菌性病害,我国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

症状识别:芝麻立枯病主要是苗期受害。通常在幼苗茎基开始发病,首先在茎基部一侧出现暗褐色病斑,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的四周,最后病部缢缩成线状,病株折倒,或者整株萎蔫死苗。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或者菌核在种子或者土壤中越冬,第2 年侵入幼茎,引起发病。芝麻出苗后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②用五氯硝基苯处理土壤,杀死土壤中的越冬病菌。

芝麻茎点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在我国芝麻产区普遍发生,是危害芝麻最严重的病害。芝麻茎点枯病俗称“黑秆疯”、“站秆”、黑秆病”等。

症状识别:芝麻茎点枯病种子发病后,萌发的种子变褐腐烂,苗期发病后引起植株根腐死亡。芝麻开花后发病,根部变成褐色,引起全株叶片卷曲萎蔫,植株顶端弯曲下垂。茎秆发病时在基部出现棱形水渍状病斑,边缘黄褐色,与健全组织界限不明显。接着病斑扩大,绕茎秆蔓延,甚至发展到整个茎秆。后期在病斑上形成小黑点状的孢子器和小菌核,茎秆变黑变矮,最终枯死。

发生规律:芝麻茎点枯病菌主要在土壤和种子中。随着种子的萌发,病菌以菌丝从根部侵入幼苗,造成苗期危害。在病苗上长出的分生孢子器吸水后,踊出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侵入芝麻的其他部位。这样反复侵染,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方法:①选用高产抗病品种。②严格轮作倒茬,减少土壤带菌传播途径。③用55℃热水浸种10-15分钟,杀死病菌。④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增施土杂肥;合理密植,15万株/公顷左右;培育健壮植株,减少发病机率。⑤药剂防治。采用0.3%的多菌灵,或0.3%的福美霜溶液进行浸种消毒;在芝麻苗期、蕾期和花期,用70%甲基硫菌灵WP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芝麻青枯病:属细菌性病害,芝麻产区都有发生,发病比较普遍,危害较重。芝麻青枯病俗称“芝麻瘟”、“黑茎病”。

症状识别:芝麻青枯病主要危害成株,发病时首先茎基部出现暗绿色斑块,病株叶片从顶端向下急剧凋萎,最后全株死亡。茎基部感病后,表面出现暗绿色斑块,然后变成黑褐色条斑,根部和茎部内的维管束变为褐色,最后蔓延到髓部,形成空洞,发病部位流出菌胶,干燥后变为漆黑晶亮的颗粒。叶片发病后,叶脉呈现墨绿色条斑、纵横交错,结成网状;叶背脉纹呈现黄色突起,成波浪形扭曲,越近边缘扭曲越多。蒴果受害呈现水渍状病斑,逐渐变为深褐色粗细不同的条斑,病蒴果最后变得瘦小。受害种子变成红褐色,受害严重时,种子变为秕粒,不能发芽。

发生规律:芝麻青枯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内越冬。第2年芝麻或者豆科、茄科作物种植后,从伤口或者气孔侵入植株危害,发病高峰在炎热的7—8月份,暴雨过后,发病迅速。

防治方法:①严格与非豆科,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换(倒)茬。②采用深沟窄厢,做好田间排渍,增施钾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③及时拔除和烧毁病株,在拔病株后的病穴内及四周用石灰水消毒。

芝麻枯萎病:真菌性病害,在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芝麻枯萎病俗称“半边黄”或“黄死病”。

症状识别:芝麻枯萎病苗期发病,全株猝倒,造成缺苗现象。开花后的成株发病较多,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萎,与青枯病的凋萎顺序恰恰相反。病株根部半边根系变褐腐烂,并沿茎部向上侵染,使相应的半边茎呈红褐色干枯条斑。发病的半侧由于受导管阻塞及病菌分泌毒素的毒害,叶片呈现半边黄现象,逐渐枯死脱落。感病半侧的蒴果也变小。病株不正常早熟,籽粒变瘦小,容易炸蒴掉粒,影响产量和品质。

发生规律:芝麻枯萎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存活。通过根系或幼苗伤口侵染,引起维管束发病。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高时,易于发病。芝麻枯萎病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土壤瘠薄的砂壤土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良种,一般闭蒴品种比较耐病,大粒型品种比较抗病。②严格与非甘薯等作物轮作换(倒)茬。③药剂防治,用0.5%硫酸铜溶液浸种30分钟;大田发病时,每10天左右喷1次0.2%硫酸铜溶液,连喷2-3次。

芝麻叶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在芝麻生产区有局部发生,但不普遍。

症状识别:芝麻叶枯病发病时,芝麻叶片上病斑初期呈紫褐色斑点,然后发展为褐色角斑或近圆形斑,最后发展成多角形的褐色大斑,斑内有轮状花纹;叶柄及茎秆上病斑初期为棱形,中央产生凹陷,后期为褐色条斑。蒴果上病斑圆形,红褐色,略微凹陷。

发生规律:芝麻叶枯病以菌丝在残株上越冬。第2年侵入幼茎,再经过风雨传播引起发病。在潮湿的条件下或植株生长不良时,发病较重。一般7月开始发病,收获前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①深沟窄厢,清沟排渍,减轻土壤湿度。②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③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④初花期和终花前各喷1次70%甲基硫菌灵WP700倍液,或者40%多菌灵WP700倍液防治。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芝麻是中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的佼佼者,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从芝麻种子中提取的油脂气味芳香,又称作香油,可用作食用油,也可以用于医药用途:作优质按摩油,或作为软膏基础剂、粘滑剂、解毒剂。糖制的芝麻油可制造奶油和化妆品。从芝麻的花和茎中,可获取制造香水所用的香料。热榨的芝麻油可用于制造复写纸。芝麻油燃烧所生的油烟,可以制造高级墨汁。芝麻的茎杆可做燃料。

芝麻还可以供工业制作润滑油和肥皂。芝麻饼粕含蛋白质较高,是很好的精饲料,饼粕中含有氮素5.9%左右,磷酸3.3%左右,氧化钾1.5%,所以也是很好的肥料。

营养分析

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其中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的甘油脂;又含甾醇、芝麻素、芝麻酚、叶酸、烟酸、蔗糖、卵磷脂、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

芝麻中的亚油酸(Linoleic、C18∶2)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

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食物营养成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