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

更新时间:2024-09-19 18:53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是蜡梅科属灌木植物。花被外轮蜡黄色、内轮黄色,有光泽蜡质、紫色条纹,呈浓香花托坛状,口部收缩。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植物学史

蜡梅名称中有个“蜡”字,和蜂蜡的“蜡”字相同。蜂蜡俗称黄蜡。蜡梅开黄花,原名黄梅。古籍《礼记》上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蜡梅开于蜡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据王世懋《学圃余疏》考证,在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年)间,王安石曾写有咏黄梅的诗。后来,在宋哲宗元祜年间(1086-1094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和黄山谷,见黄梅花似蜜蜡,遂将它命名为“蜡梅”,说它“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因谓蜡梅”。由此蜡梅名噪一时,鼎盛于京师。后来诗家在咏蜡梅诗中,常在“蜡”字上下工夫做文章,如“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第八章五朵金花——四季花开、四季歌花”等。而据古籍《礼记》:“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腊月。而蜡梅开于腊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腊月和蜡梅的“蜡”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现在一般写作腊梅。

北宋黄庭坚认为蜡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指出蜡梅花瓣的蜡质特性并为蜡梅定名。《梅谱》里也认为蜡梅颜色酷似蜜蜂营造的酿蜜蜂房,故名蜡梅。历史上,蜡梅与腊梅的名称皆有,“腊梅”主要突出花似梅,在寒冬腊月开放的特征,由于蜡梅与梅花在历史上曾被混淆为一类,所谓“蜡梅”也有可能指的是腊月里的梅花(Armeniaca mume Sieb.)。“蜡梅”突出其花瓣蜡质、花色黄似蜂房的特性,也是关于该物种最早的定名,能确指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这一物种,应为正名。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4米;幼枝四方形,老枝近圆柱形,灰褐色,无毛或被疏微毛,有皮孔;鳞芽通常着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条叶腋内,芽鳞片近圆形,覆瓦状排列,外面被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卵圆形、椭圆形、宽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有时长圆状披针形,长5-25厘米,宽2-8厘米,顶端急尖至渐尖,有时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圆形,除叶背脉上被疏微毛外无毛。

花着生于第二年生枝条叶腋内,先花后叶,芳香,直径2-4厘米;花被片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椭圆形或匙形,长5-20毫米,宽5-15毫米,无毛,内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雄蕊长4毫米,花丝比花药长或等长,花药向内弯,无毛,药隔顶端短尖,退化雄蕊长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长达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2.5厘米,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蜡梅生于山地林中。性喜光,稍耐阴;具一定耐寒性,在露地越冬时,一般要求-10℃以上;较耐旱,不耐水淹,忌黏土和盐碱土,喜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

分布范围

野生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广西、广东等省区均有栽培。日本、朝鲜和欧洲、美洲均有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

砧木繁殖

良种嫁接

一般以狗芽蜡梅做砧木,素心蜡梅、馨口蜡梅等优良品种做接穗

栽培技术

栽植方法

选择土层深厚、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土壤,一般在春季萌芽前栽植。小苗采取3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2-3年生的中等苗按50厘米×55厘米株行距栽植。庭园内定植的大苗树穴直径60-70厘米,穴深40-50厘米;穴底填放腐熟的厩肥、豆饼等作基肥,在基肥上覆盖一层土后,再将带有土球的蜡梅植株放入,填土,踩实,浇水。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做培养土,在盆或缸底排水孔上垫一层石砾,在每年的初冬选择花蕾饱满的小株,带土掘起,植于盆中,开花后即可陈列观赏。平时放在室外阳光充足处养护。

水肥管理

平时浇水以维持土壤半墒状态为佳,雨季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干旱季节及时补充水分,开花期间,土壤保持适度干旱,不宜浇水过多。盆栽蜡梅在春秋两季,盆土不干不浇;夏季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水量视盆土干湿情况控制。

每年花谢后施一次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春季新叶萌发后至6月的生长季节,每10-15天施一次腐熟的饼肥水;7-8月的花芽分化期,追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混合液;秋后再施一次有机肥。每次施肥后都要及时浇水、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花期不要施肥。盆栽蜡梅,上盆初期不再追施肥水,春季要施展叶肥,每隔2-3年翻盆换土一次,在春季花谢后进行,同时换掉1/3的盆土。

整形修剪

病虫防治

病害

彻底清除带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清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

虫害

剪除有卵枝条,集中销毁;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000-1500倍液。

防治时用棍敲打枝干,及时捕杀落地成虫;经常检查树干,发现有排粪孔时,用铁丝刺死其中的幼虫;或向排粪孔塞入蘸有敌敌畏的棉球,用黄泥封口,进行熏杀。

喷施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4000-5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主要品种

主要价值

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植物。根、叶可药用,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烦口渴、气郁胸闷;花蕾油治烫伤。花可提取蜡梅浸膏0.5-0.6%;化学成分有苄醇、乙酸苄醋、芳樟醇、金合欢花醇、松油醇、吲哚等。种子含蜡梅碱(calycanthine)。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植物文化

文化特点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认为蜡梅和梅花一样具有傲雪凌霜、坚毅高洁的品格。宋代唐仲友的“凌寒不独早梅芳,玉艳更为一样妆。懒着霓裳贪野服,自然仙骨有天香。轻明最是宜风日,冷淡从来傲雪霜。欲识清奇无尽处,中间深佩紫罗囊”以及宋代韩元吉的“风流一样香仍好,共趁春前腊后开”诗句,都形容蜡梅凌寒开放、飘香如故的特点,犹如品格高洁之士即使遭遇坎坷,却绝不媚俗的高风亮节。

在查阅题目包含“蜡梅”的211首古诗词中,统计发现13首提到送别、思乡、思人的诗词。前文提到,蜡梅花香忽隐忽现、芬芳馥郁、暗香幽远,犹如思念之情时而抑制、时而汹涌、恒久绵长。张翥“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表达了折枝蜡梅寄思念之情。吴文英“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以及“生香远带风峭……远信难封”等诗句都借蜡梅寄托了思念之情。古时以蜡封信,蜡梅之名让人联想到“远讯”,蜡梅飘落又如“飞玉”,加之玉箫悠悠,触物思人。

类似的诗句还有:喻陟在《蜡梅香》中写的“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王诜的《花心动(蜡梅)》中提到“算何事、东君用心偏别……断肠也,繁枝为谁赠折”;李廌《次韵秦少章蜡梅》中的“故人未寄岭头信,先报江南春意来”;张孝祥《蜡梅》里的“遥怜未识春消息,乞与一枝教断肠”。

在查阅题目包含“蜡梅”的211首古诗词中,统计发现有26首诗词提到佛教相关术语,如“禅”“三昧”“佛面”“佛妆”“维摩诘”“黄金仙”“居士意”“僧”“黄金涂”“金仙面”“如来幻化身”“菩萨面”“黄面瞿昙”等。有11首诗词直接出现“道”字,如“道家装束”“道家黄”“道人”“道家冠”“老子”“道装”“佳人道妆”等,另外有13首诗词提到“黄姑”“金仙”“金童仙”“仙人”“仙女”“仙家”“老仙”“铜仙”“容成子”等词语。

以蜡梅具佛教色彩举例分析,宋代唐仲友在《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诗云“最怜丈室铜瓶里,独对维摩似病身”。该诗典故出自《维摩诘经》,维摩诘是早期的佛教著名居士,身处五浊世间而不染。《维摩诘经》中还提到“舍利弗,如人入瞻葡林,惟嗅瞻葡,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瞻葡是古印度一种极香的黄花,该段经文大意是指人一入瞻葡花之林,因其花香浓郁而不能嗅到其他杂花野草之味,正如走进维摩诘的丈室,只能听闻大乘佛法的功德之香。诗人应是把自己比作称疾的维摩诘,将铜瓶里插贮的蜡梅比作天女抑或芳香的天花。

相关诗文诸如苏轼的“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宋代张镃在《病起见瓶中蜡梅偶书》中云“此机亦似维摩老,何曾真难文殊倒。从兹不病是谈禅,命花却为金色仙”;此外,在《郑侍郎送蜡梅次韵三首》里也有“欲向都官论一字,略无佳处似诗僧”“香气恼人眠不着,若为学得定中僧”“枉沐歌词无用处,维摩诘是在家僧”等表述,同样是把蜡梅与维摩诘及禅意相关联。宋代曾几在《咏蜡梅》里有“洗心无一尘,坐觉香细细”一说;宋代赵蕃在《以蜡梅分供堂头希卢首座冲南首座惠绝句次韵》里描述“各各闻香获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指止息杂念、心神平静。由此可见,蜡梅因在纯洁静谧的寒冬开放,金黄灿烂的花色如佛面奕奕;芳香幽远馥郁,如经文中的瞻葡,散发佛法功德之香,而颇具佛教禅意。

不少吟诵蜡梅的诗句还提到了“佛身”“佛祠”和“佛寺”,有些是对蜡梅的比喻,有些则点出了蜡梅的种植位置。宋代唐仲友在《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写道“我惊唤作菩提树,为是如来幻化身”;宋代韩元吉描述蜡梅“应怜雪里昭君怨,洗尽铅华试佛妆”;宋代白玉蟾在《蜡梅》里咏叹其“恍疑菩萨面,初以粉金涂”;宋代陈与义在《蜡梅四绝句》里写“花房小如许,铜剪黄金涂”,“黄金涂”取自王缙创五台山佛祠,铸铜为瓦,以黄金涂之的典故。在《蜡梅四绝句》其三中,又有“奕奕金仙面,排行立晓晴。殷勤夜来雪,少住作珠璎”,“金仙面”取自《涅槃经》,“珠璎”取自《维摩经》“又见珠璎在彼佛上”。近代的郭沫若也有诗句“疑是浮屠丈六身,风飘片片黄金鳞”,疑蜡梅是佛之金丈六身,纷纷飘落的蜡梅花像片片黄金鳞。综上可见,蜡梅以其凌寒之气魄、疏朗之风韵、蜡黄之色彩、清雅之芬芳,获得了无数文人雅士的欣赏,并冠之以具佛性禅心之品,其色似佛面庙宇,其香洗涤心灵,其格似维摩诘洁净。

传说

传说,原来蜡梅并无芳香的气味。西周鄢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国君,很喜欢黄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让黄梅吐香,否则全部处死。在束手无策时,一位姓姚的叫化子带来几枝臭梅,帮助嫁接在黄梅上。过了一段时间,黄梅花苞发出了阵阵清香。国君龙颜大喜,立即下令把姓姚的花匠召到花园当花工。后来鄢国被郑国所灭,宫廷一片废墟。但花园保留下来,成了一条姚家村,专门种养黄梅。

花语

慈爱之心,高尚的心灵。忠实、独立、坚毅、忠贞、刚强、坚贞、高洁。高风亮节、傲气凌人、澄澈的心、浩然正气、独立创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