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甫与赛乃姆

更新时间:2024-01-13 14:24

故事梗概: 根据维吾尔族民间传说改编。 国王阿巴斯和宰相共山在打猎时遇到一只怀胎黄羊,因为王后和宰相夫人都有孕在身,他们便没有把那只母黄羊射死。为了顺应这种巧合,国王阿巴斯对宰相艾山许下了这样的诺言:如果王后和宰相夫人生的都是男孩,那就让他们结为兄弟;如果都生女孩,就让他们结成姐妹;如果生下一男一女,长大后就让他们结为夫妻。后来,王后生了赛乃姆,宰相夫人生了艾里甫。十多年过去了,艾里甫与赛乃姆都长大成…

基本信息

《艾里甫与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是维吾尔族人民家喻户晓、人人喜爱的文学作品。甚至在中亚地区的一些突厥民族中广为流传。长诗早有手抄本流传,其中以现存新疆博物馆的手抄本和至今仍在莎车地区流传的手抄本最有代表性。前者是手抄成本于1880年,抄者不详;后者是由莎车著名学者柔孜麦特于1730年抄成。1980年,刘发俊和岩石依据喀什的手抄本和存于新疆博物馆的手抄本,翻译整理成汉文,并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还出版了维文版。长诗内容深刻,情感真挚,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揭露了旧制度对人们的摧残,是一篇极有魅力的佳作。

内容简介

《艾里甫与赛乃姆》全诗共十章,1000余行,诗中叙述了阿巴斯国王之女赛乃姆和国王的宠臣艾山之子艾里甫之间发生的离奇曲折、动人情怀的爱情故事。

艾里甫与赛乃姆青梅竹马,彼此真心相爱。在他们幼年时,国王和大臣艾山曾经立下婚约,让他们的子女将来结成良缘,以继承国家大业。后来艾山不幸去世,国王听信谗言,撕毁了婚约,强行将这对恋人拆散,并将艾里甫流放他乡。当赛乃姆得知这一消息后,对父王的背信弃义极为愤怒,她整日想念艾里甫,苦不堪言,艾里甫在异地他乡,历经艰辛,心中仍念念不忘美丽善良的赛乃姆,他的忠贞和聪明,感动了圣人,经由圣人的指点,他踏上征途去寻找赛乃姆,他遇到了重重艰难险阻,最后被一伙强盗拉去当奴隶卖了,艾里甫虽然失去了自由,但对赛乃姆的爱情之火还在燃烧。而赛乃姆相思成疾后,已奄奄一息。一天她勉强到花园,看到花园里有一朵枯萎的花朵,她触景伤情便摘下那朵花,却发现花里藏着一封信,信是艾里甫写给她的,终于,在圣人的帮助下,他们又重新相逢。并且共骑一匹快马,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作品评价

《艾里甫与赛乃姆》在乌孜别克、土库曼、阿塞拜疆、卡拉-卡勒帕克和土耳其等民族中有若干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的变体,都是从原在中亚广泛流传的故事的基础上衍变而来。

在《艾里甫和赛乃姆》的诸变体中,情节是从阿巴斯王的家庭生活开始展开的。在长诗中,阿巴斯王先是被描绘成一个刚愎自用、失却公正的君王,后来终于幡然悔悟,站到正义一方,从而表达了人民要求“公正君王”的理想。“公正君王”的理想是在15、16世纪维吾尔文学中出现的一个传统主题。在长诗《艾里甫和赛乃姆》中,这一理想也得到了集中的表现,表明它同当时的时代密切相关。

《艾里甫和赛乃姆》在民间有多种异本。在这些异本中,以哈吉·玉素甫于1873、1874年在喀什的抄本较为完整。这部手抄本以 100页的篇幅抄录了1500行的总共68首诗(歌)。除这个抄本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大学和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有这部长诗的若干种石印本。所有这些异本的内容、结构和主人公尽管在某些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描写爱情;并试图多方面地深入开掘这一主题。

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作品中,爱情主题是基本的主题之一。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经历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对压迫阶级的仇恨和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长诗《艾里甫和赛乃姆》中,也是通过描绘爱情经历,揭露帝王同人民之间的矛盾。在长诗的情节发展中,以帝王为代表的封建主义及其腐朽、不义的制度为一方,而以其对立面——艾里甫和赛乃姆所代表的要求正义、平等和自由的人民为另一方。艾里甫和赛乃姆从而成为反抗在政治、道德和精神上日益腐朽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反抗中世纪封建宗法政权给人类造成的各种灾难、反抗封建宗族封建婚姻制度、为自由和平等而奋战的人道主义的典型的叛逆者们的代表。

长诗中所描绘的艾里甫和赛乃姆的爱情遭遇,是当时维吾尔人民悲惨命运的典型写照。它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维吾尔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成为富于人民性的优秀文学遗产。

艾里甫和赛乃姆》是按维吾尔民间长诗的传统风格,以韵文、散文交替构成的抒情叙事长诗。维吾尔人民著名的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也被应用在《艾里甫和赛乃姆》中。长诗中有近50个双行是用“十二木卡姆”曲调吟唱的。

《艾里甫和赛乃姆》长诗的某些段落被谱以维吾尔人民最喜闻乐见的民族曲调。作品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三种抄本,已被改编成话剧、歌剧和电影。1934年在伊犁建立的“萨那伊奈底斯”艺术团首次将长诗改编成剧本,并在新疆各地多次演出。1981年由天山电影制片厂在长诗基础上改编的彩色故事片《艾里甫和赛乃姆》摄制成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更广泛的影响。这首长诗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丽珍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