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凌天图

更新时间:2024-06-17 15:10

《苍翠凌天图》是清代画家髡残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画作内容

此图描绘的是林木茂密的崇山峻岭。画中山重水复,烟霭弥漫,林木葱郁。画面上层峦叠嶂,山谷间烟云弥漫。在画幅左侧为一片茂林,树木挺拔苍劲,裸露出的粗根深深扎入嶙峋的坡石中。杂树或缀满红叶,或显露枯枝。在山石间有几道飞泉,奔流直泻,将山坡分割为两半,泉左有一座茅舍,门户敞开,有一位高士静坐檐下,似在观赏这幽静山色。树林后面一片雾气蒸腾而上直冲蓝天,将不远处的一座高山的山腰几乎掩盖无余,突出了画面的幽寂感。左侧沿着悬崖、峡谷、陡坡和山脊,山径迂回盘曲,连结着屋宇房舍、寺院和关卡,直越山顶,其后青山重重,诸峰耸立,奇峰插天,山间点缀着蓊郁高大的树木,几条飞瀑奔涌汇聚。

图中右上方有画家自题诗:“苍翠凌天半,松风晨夕吹。飞泉悬树杪,清磬彻山陲。屋古摩崖立,花明倚涧披。剥苔看断碣,追旧起余思。游迹千年在,风规百世期。幸从清课后,笔砚亦相宜。雾气隐朝晖,疏村入翠微。路随流水转,人白半天归。树古藤偏坠,深秋雨渐稀。坐来诸境了。心事托天机。”署款“时在庚子深秋石溪残道人记事。”钤有“石奚谷”“电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署年“庚子”。

创作背景

髡残生活的年代正值新旧朝代的交替。出家后的他经常在外游历名山大川。一方面他看到没落的明朝腐败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又因异族入侵而引发的民族使命感,让他内心冲突着矛盾。

由该图署年可知,该图作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作者时年48岁。

艺术鉴赏

意境

此画构图饱满,密而不塞,意境幽深,笔墨苍茫。山中的飘渺层云涤荡着人们的心怀,渲染了静谧、安然的氛围,全图在烟岚的轻舞中最得极为幽深,禅意十足。

技法

此画笔墨精到厚重浑朴。全图树干、屋宇、房舍、山石等处用赭石为主,余多用花青,或用墨青烘染,朱标提神,墨色交融苍苍莽莽,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象,今观者顿生往游之念。

此图笔墨沉着,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又以赭色勾染,凝练圆浑、简洁空灵,焦墨点苔,远山峰顶,以少许花青勾皴,山势层峦重叠,顾盼、朝揖、宾主、向背分明。间以烟云迂回其间,使全图密而不塞,意境深幽,峰峦浑厚,笔墨苍茫。前景树石之后一片轻岚,空灵静寂,是全图的精神所在,不仅衬托着前景松树的兀立,也为图中的中心人物的安置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图中曲折的山道若隐若现,沟通了整个画面,从高处款款流下的一股清泉时断时续使全图充满着动感。

名家点评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袁志正: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在这幅画中,作者向我们透露了绘画所不能表达的信息:图中两楹小屋坐落于古树掩映之中,屋前轻岚浮动,山道自此处始,清泉及此处止。在这山水的交汇处,一道人凭几而坐,享受着这个平和而无欲的境界,画中的道人正是作者本人,作者也正是在这种境界中达到顿悟的。

重要展览

2015年12月—2016年2月,南京博物院举办“秣陵烟月:明末清初金陵绘画特展”,《苍翠凌天图》在其中展出。

2017年4月,天津博物馆举办“清代前期绘画特展”,借展自南京博物院的《苍翠凌天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髡残(1612~1673 年),字介邱,号石溪、又号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等,俗姓刘,武陵(湖南常德)人。最后住在南京牛首祖堂山幽栖寺。年青时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愤而削发,以示不甘臣服。擅画山水,师宗巨然。元四家、沈石田等人。平生多游名山,师法造化,富有创造性。四十岁后自成一家。为龚贤、陈舒、周亮工等人所崇拜。著有《浮查集》传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