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镇

更新时间:2024-09-07 15:11

蕲州镇隶属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位于蕲春县南端,南面与阳新县黄颡口镇隔江而望。镇中心位置为东经115°12′,北纬30°14′,镇域面积172.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3014人(2017年)。

历史沿革

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

唐朝时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

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建城,自南宋建州治于此,至清末,皆为州、路、府、治所在地。

初,改“蕲州”为“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准西宣抚司于蕲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蕲州路”为“蕲州总管府”,置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直隶湖广行省,逾六年,复隶准西道。

元末,蕲州路先后为农民起义军“天完”和“三又”政权所据。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灭汉,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

明朝初年改蕲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蕲春县以东地区。不久,改属河南布政司,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5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荆宪王设王府于蕲州,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清初,蕲州领县如归末,属黄州府,上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

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领县,仍属黄州府,因当年改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蕲州上隶湖北省。

因其战略地位显要,明清两朝先后设蕲州卫道、下江防道、蕲州营于此,清末、民国以后,一直为蕲春县治。

中华民国成立后,裁州,复“蕲春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江汉道撤直隶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省、县中国置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罗田英山广济黄梅浠水和蕲春均属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署治蕲州城,以督察专员兼理蕲春县事,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专员公署迁黄州。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蕲州镇一直隶属蕲春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23年,蕲州镇进行行政村(社区)布局调整:原打鼓台村、街口村、两路口村合并设立大畈头村,原枫树岭村、西角湖村、土台村、沙径村合并设立赤龙湖村,原蕲州一居民、二居民、三居民、四居民等四个社区合并设立城北社区,原红门楼村、老虎头村合并设立红门楼村,原恒丰村、潘塆村、赤东村合并设立赤东村,原金鸡村、油树垴村合并设立金鸡村,原太常村、下石潭村合并设立太常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2月,蕲州镇辖12个社区、24个村:城北社区江河社区、牛皮坳社区、雨湖社区南门社区城内社区东门社区一关社区郦公园社区红石头社区上河口社区二里湖社区横坝村新塘村扎营港村韦庄村龙泉庵村银山村竹林湖村席盘石村塘塆村黄土岭村施家塘村王㙘村邵垅村菩提村曹英村五里墩村雨台村邱山村赤龙湖村大畈头村红门楼村赤东村金鸡村太常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蕲州镇位于湖北省东陲,蕲春县南端,长江中下游北岸,背靠大别山脉,面临长江黄金水道,历为交通要塞。西与彭思镇相邻,东接武穴,南面与阳新县黄颡口镇隔江而望。镇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5°12′,北纬30°14′,镇域面积172.86平方千米(2017年)。

气候

蕲州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4小时,日照率为43.5%。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41.1℃,最低气温-14.9℃。无霜期在252~257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374毫米,其中,春夏两季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75%。

土壤

蕲州镇境内土壤为红壤,靠江边地区为江水冲积而成的沙土。

自然资源

湿地资源

蕲州镇湿地资源丰富,境内有赤东湖雨湖沿市湖莲花池湖二里湖、双美湖等湖泊,其中赤东湖于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雨湖、沿市湖、莲花池湖、二里湖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保护湖泊名录。

其中赤龙湖是东北亚地区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据科考统计,公园内有水鸟类30多种,兽类6目11科29种,浮栖动物3门4纲94种,底栖类动物3门5纲44种,两栖类动物1目4科11种,爬行类动物3目8科28种,昆虫类5目13科37种,鱼类8目16科65种,木本植物资源235科630种,草本植物13科8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7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水蕨、野菱等7种。还有湖刀鱼、鳑鲏等淡水湖泊珍稀鱼类的较大种群,是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生物资源

蕲州镇境内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棉花、油菜、高粱、玉米、马铃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黄豆、花生、芋麻、甘蔗,桃、梨、李、杏、柿、柑桔、板栗、枇杷、西瓜、香瓜、甜瓜等。水产品有青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鳜鱼、黄颡、虾、蟹、龟、鳖、鳝,以及莲、藕、菱、芡实、蒲草等。有野生动物54科、105种,植物资源519种。

人口民族

蕲州镇总人口63014人(2017年)。主体民族为汉族。

经济

综述

2013年,蕲州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6.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公共财政收入达1.46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17%;农民人均纯收入8015元,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4亿元,增速17.8%。

蕲州镇重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业、造船物流业、纺织服装业、建筑建材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

第一产业

2013年,蕲州镇投资15亿元,打造了以桂花、樱花、海棠、紫薇等名贵花木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投资5亿元建设1万亩的“龙泉花海”生态观光园已显雏形。邱山、雨台、施塘等村,投资1亿元建设5000亩的花木苗圃基地,投资5000万元建设2000亩的菩堤、太常、曹英等花木基地正在建设。

第二产业

2011年,蕲州镇引进大型工业项目20个,引资额度达10亿元,新建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规模以上企业30家。有投资40亿元的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湖北省旅游名村西角湖村、蕲州棉纺有限公司、蕲春县永昌万利造纸、祥云燃气、华辰麻纺、凯翔电源、潜龙集团冷固球团。

2023年,蕲州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3亿元、同比增速20%,限上社零总额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39.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8元、增长12%。

2024年上半年,蕲州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亿元,同比增速37.16%。完成工业投资2.4亿元、技改投资0.8亿元。新签约项目4个,协议投资额7.1亿元,开工入库项目2个。

第三产业

蕲州镇把旅游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千年王府-历史名城-医圣故里-健康之都”这条主线,整合赤龙湖、仿明一条街、李时珍假日酒店、李时珍纪念馆、明朝荆王府遗址——昭化寺等特色资源,构建生态旅游带,依托赤龙湖风景区发展旅游特色村、农业观光园和风情农家乐,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基本形成集医药论坛、休闲度假、绿色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环赤龙湖旅游经济产业带。蕲州镇2010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蕲州镇区中小学有蕲春县李时珍中学(原蕲春县第二高级中学)、蕲州镇初级中学、胡风中学、蕲州一小、蕲州实小(二小)、蕲州博士街小学(三小)、蕲州四小、蕲州五小、濒湖晨光学校、蕲州各幼儿园。

卫生医疗

截至2013年,蕲州镇内有三所医院: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李时珍医院、蕲州镇卫生院三所著名医院。

交通

蕲州镇西临长江,北靠大别山,京九铁路擦东而过,沪容高速横贯境内,长江港口船只穿梭,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吴头楚尾、荆扬交汇、左控匡庐、右接洞庭”之称,历为交通要塞,商贾云集之地。

历史文化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

文昌之乡

蕲州,自古崇文重教,历代文人辈出,明代就有“洛阳二程”(程颢、程颐)“蕲州二顾”(顾问顾阙)之说。陈溱、卢綋顾景星等古代诗人,文学家众多。更有近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左翼文联倡导者之一的胡风(张光仁),文学泰斗枚不胜举,乡里学风浓厚,自古科甲鼎盛,秀才进士甚众,历有“水淹红石头、壮元满街游”之美称。近代、现代博士、教授众多,境内一条不足500米长的东长街先后走出博士、教授多达116位,被人们誉为“博士街”。

由于地理位置和王府建设,古蕲州就南北文化兼容,吴楚文化融合,诗词歌赋,华丽文章比比皆是,戏曲、民间曲艺丰富多彩,宗教文化也异常盛行,历史上释、道、儒和天主教四教并存,境内至今还保存有道教场所纯阳阁、靖烈宫、武圣宫;佛教场所昭化寺、钵莲庵、东岳庙、石鼓寺;儒教场所金陵书院等以及天主教古教堂遗址。

养生之都

李时珍的悬壶济世和追求科学的精神激励着后辈治病救人,医药济世,壮我中华的志向,古蕲州曾普遍流传“指草皆为药,路人皆懂医”的谚语,其药市亦繁华异常,“千家万户悬菖艾,出城十星闻药香”,更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

王府圣地

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荆宪王朱瞻堈自江西建昌迁王府于蕲州麒麟山下,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税收占中国百分之五。城中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九十九座庙宇,至今还留有昭化寺,东岳庙、钵莲庵、金陵书院和古城北门——雄武门。

文物保护

截至2024年2月,蕲州镇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另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

主要景点

综述

蕲州古有“蕲州八景”:“麟阁江山”、“凤山晓钟”、“太清夜月”、“龙矶夕照”、“城北荷池”、“东湖春水”、“鸿洲烟雨”、“龟鹤梅花”、“雨湖渔舫”、“北关雪映”,但今都已不存。

今有李时珍纪念馆蕲州城北门昭化寺金陵书院,以及龙泉花海雨湖麒麟山凤凰山玄妙观博士街解放蕲州城革命烈士纪念园等旅游景点30余处。

李时珍纪念馆

李时珍纪念馆位于蕲州城东南面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四贤广场、本草碑刻长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六大部分组成,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李时珍墓坐落在蟹子地,与李时珍诞生地瓦硝坝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李时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为仿古(明代)建筑群,气势恢弘,错落有致,工程获“鲁班奖”,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医学资料、药物标本和郭沫若、邓颖超、方毅等同志的题词。李时珍医史文献馆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题写馆名。

蕲州古城

蕲州古城筑于南宋,全为石砌,依凤凰、麒麟二山而起,临长江而池,壮丽别致,规模庞大。据嘉靖《蕲州志》载,“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东南北阔一十七丈八尺,两侧天堑弥漫,不可以丈尺计。有城门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个,城上吊楼九百九十间”。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收藏有蕲州明代古城屏风。现有城墙得到了较好的修缮和维护,并建有“医圣阁”等仿古建筑。蕲州古城是长江中下游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是宋、元、明、清时期鄂东地区最大的城镇。蕲州城北门历经八百年的风雨,是蕲州古城遗存的唯一城门,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风格为明代,1982年蕲州城北门被确定为蕲春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化寺

昭化寺,位于蕲州城北缺齿山南麓。明宪宗成化初,僧悟空在此结草为庵;1471年,在蕲州建荆王府的荆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进四重,规模宏大,整个建筑占地五十余亩,内供佛像百余座,殿内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梁上雕刻的龙、凤、花、鸟,栩栩如生。

昭化寺现存主要古建筑为昭化寺大殿,大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平方米。自明朝一直沿用至今,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建筑工艺水平高超,雕刻工艺精美绝伦,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明朝藩王的宗庙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58年被定为蕲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书院

金陵书院位于蕲州镇,是黄冈仅存的古书院遗址之一。为清代旅蕲南京人集资兴建。现存建筑兴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筑面积210平方米,由“金陵书院”、“聚德堂”、“保婴堂”三部分组成。院内有“钟山遗秀”、“重修碑记”等碑刻5块,大门首“金陵书院”几个遒劲大字仍历历在目,现改为道观。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花海

龙泉花海位于蕲州镇南侧的龙泉庵村,整个花海规划面积2万亩。截至2004年4月,已垦复荒山、坡岗地6000亩,种植桂花、樱花、红枫、紫薇、红梅、红叶石楠、垂丝海棠园达5000多亩。2015年1月,经湖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雨湖

雨湖历为游览胜地,水面二千多庙,无污染,春多桃李、夏盛芙蓉,历史上曾有“有雨湖、不下西湖”之赞誉。湖边有名人教授馆、药都宾馆。雨湖盛产武昌鱼、鲫鱼等。

四祖正觉禅寺

位于蕲州凤凰山麓,又名“凤山寺”,禅宗四祖道信于隋唐时创建。明洪武年间重建,正殿之外有转轮藏阁、千仞亭、望江亭等建筑,规模较为宏大,为“十方丛林之一”。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同治与光绪年间又重修,为蕲春佛教中心。

博士街

蕲州博士街由明清时期的瓦屑坝、熊化岭、全胜坊、横街等地的名人贤士、商贾百姓聚居于此逐渐形成街市,从东至西,全长数百米。1949年后称为东长街,2003年,蕲春县地名委员会将东长街更名为博士街。博士街历来有崇学重教的传统,古有崇正书院、义学、私塾、各姓族学,历代走出了李时珍、冯天驭、顾问、顾阙、李树初、顾景星、李际春、李盛春、李本晟、汪蘅、王开泰、王开寅、王忠烈、黄恒学、刘文星、王健民、王大昌、黄磊等名人、博士、专家、教授达数百名之多。

地方特产

蕲州“四宝”指“蕲蛇蕲竹蕲龟蕲艾”。

蕲竹

蕲竹,源于桃枝竹,别名笛竹、丛竹、孝顺竹、蓬莱竹等,学名为Bambusamnltiplex(Lour.)Raeus.exj.A.etj.H.schnlt,其竹或细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泽晶莹,竹节稀疏,篾质柔软,用途广泛,是全世界1200余种竹子中的良品之一。《山海经》《本草纲目》《竹谱》《竹谱祥录》《辞海》(1989)及湖广、湖北、蕲州等地方志均有记载。蕲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种,一是其竹制品,二是其药用价值。

蕲艾

蕲艾为菊科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cv.qiai及其近缘种。蕲艾与其它艾的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大,可达1.8~2.5米,含挥发油较多,气味深郁,叶厚纸质,被密厚长毛,取干叶揉之可成绒团,其形和质均属上品。蕲艾比一般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蕲艾茎直生,叶北白色,柔厚而有茸毛,它多生长在田埂地边或山坡,靠水向阳。

蕲龟

蕲龟,因背腹上下生长有绿毛,毛中有金丝状金线而得名,俗称绿毛龟。蕲龟的绿毛为蕲龟基枝藻寄生、生长所致,由于藻类的生长,影响所寄生的龟活动摄食能力,使龟瘦弱,“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由于野生蕲龟极少,视为珍品,现用人工接种等方式进行饲养。

蕲蛇

蕲蛇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其鼻(吻鳞和鼻间鳞)尖尖上翘,称“尖吻蝮”、“翘鼻头”;背有二十四个方形花斑,称“棋盘蛇”;背部棕黑色,头侧土黄色,腹部乳白色,并有黑色念珠斑,称“白花蛇”;又善扑火,叫“火蛇”,《尔雅》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蕲蛇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蕲蛇头扁,呈蛇头扁,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蕲蛇虽毒,却是中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

著名人物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世界著名医药学家、大明医圣。他随父学医,刻苦钻研,遍读经史百家书,成一方良医。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自1565年起,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完成192万字巨著《本草纲目》。

顾景星

顾景星(1621-1687),明末清初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别号玉山居士,蕲州城人。顾景星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顾阙、大曾祖父顾问皆为进士、明代著名理学家;祖父顾大训为藏书家兼著述家;父亲顾天锡,通经史、精医道,所著诗书多入《四库全书》。有《来耕集》、《南渡集》和《黄公说字》等作品,《四库全书》先后收录顾景星132卷著述。

胡风

胡风(1902.11.1-1985.6.8),原名张光人,又叫张光莹,曾用笔名还有谷非、高荒等。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下石潭村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日本共产党。建国前,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书记,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常委,对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建国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5月,因为“胡风集团”案入狱达20余年,1979年无罪开释,1980年宣布“平反”。1981年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中国作协顾问。

袁殊

袁殊,本名袁学易,著名报人、地下革命战士。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驰骋于江浙沪文艺界、新闻界和教育界,诗文俱佳,著述颇丰。然而,为主义信仰、为抗日救国,袁殊不惜毁誉潜伏敌寇内部,身份多重,白皮红心他凭借精到的才识与胆魄,在中共情报史上书与了不平凡的一页。晚年的他默默无闻、命运多舛,终获平反昭雪,堪称无名英雄。

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