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

更新时间:2024-06-17 19:24

豫西指河南省西部地区,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两个地级市,下辖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豫西西接关中,东靠中原,北临黄河,南接蜀汉,区位优势明显。豫西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千差万别,落差大,较大的河流有洛河、伊河等,均是黄河支流。豫西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探明有钼、铝、金、银、钨、煤、铁等甲类矿产资源26种,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基地。

发展历史

上古时期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进入封建社会,洛阳是周天子的统治中心;三门峡地区建立了虢国;平顶山为应国

豫西中古属豫州,洛阳、三门峡归河南府河南郡管辖;平顶山分属颍川郡三川郡南阳郡;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晋析颍川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南北朝时,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近古时期洛阳属河南道;三门峡属豫西道管辖;平顶山属河洛道、汝阳道,后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洛阳是中国古都,是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门峡也曾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平顶山为新兴城市,曾经行政中心在义马市

主要城市

洛阳市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现辖7县7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227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705.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8.53万人、城镇化率64.98%。

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15处、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馆藏文物42万余件。现有A级景区63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7家。

洛阳,自古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陇海、焦柳、郑西高铁三大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浩吉货运铁路洛阳段建成通车,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具备开工条件,“十字”高铁路网加快构建;连霍、二广、宁洛等高速公路在此交会,济洛西、尧栾西等高速建成通车,“三横三纵三环”的高速路网加快完善;洛阳机场是国内净空条件最好的二级机场之一,疫情前通航城市达30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市内交通通达顺畅,王城大道、洛吉快速、洛新快速等全线贯通,30余座城市立交拔地而起。

2021年3月28日,洛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12月26日,洛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使洛阳成为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5128.4亿元、同比增长3%,总量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第45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处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平陆县垣曲县相望。东西153公里,南北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

三门峡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金三角地区,河南、陕西两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和西安的中间位置,自古就是“两京锁钥”的战略要地,境内初步形成了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郑卢高速、栾卢高速、310国道贯穿东西,浩吉铁路三洋铁路运三铁路三淅高速、渑垣高速、209国道横跨南北的“六纵六横”大交通格局,正成为河南又一重要的米字型交通枢纽所在地。

三门峡市是河南省的“西大门”、“一带一路”及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重要节点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大天鹅之乡、首届《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摄影之乡等称号,被誉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

行政区划

经济发展

2022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800亿元,预计比上年增长3.5%。

2022年,三门峡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

政治

教育资源

豫西地区是河南省教育资源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

交通概况

豫西地区是河南省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铁路

公路

机场

洛阳北郊国际机场

轨道交通

截至2023年2月,豫西地区开通地铁的城市为洛阳市,共开通运营2条线路,全长43.5公里,车站34座。

旅游资源

豫西地区历史悠久,悠久的历史为豫西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使豫西拥有了很多的优势资源。

旅游景区

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洛阳龙门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三门峡市博物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市花市树

洛阳市市花:牡丹

三门峡市市花:月季

洛阳市市树:国槐、悬铃木(法桐)

三门峡市市树:雪松

社会文化

文化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

2024年4月1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上阳宫文化园开幕。本届牡丹文化节的主题为“牡丹花开又逢君”,开幕式以盛唐文化为基调,以国风、国潮、时尚、青春为主题,通过歌舞、群舞等形式展现洛阳牡丹盛景,为线上、线下观众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神都花事”嘉年华。

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作为三门峡最重要的传统活动和对外展示平台,自1992年创办以来,已成为黄河流域举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以“黄河文化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在落实黄河战略、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饮食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舒适可口,其中菜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

洛阳水席分为前八品,四镇桌,八中件,四扫尾,共八八四四,二十四道菜,喻示着武则天执政二十四年的历史光景。前八品也称下酒菜,象征武皇的”服、礼、韬、欲、艺、文、禅、政”的八大特征,亦为八大宴绩。最后一道”圆满如意汤”,以示全席圆满结束。洛阳水席八凉菜,十六个热菜。八个凉菜是以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为主题的菜名;十六热菜分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为主题。

浆面条是河南洛阳的传统名吃,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

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消化,且酸味独特、咸香适口。自古流传,经久不衰,浆面条已成为颇具浓厚洛阳特色的地方名食。

相传慈禧太后西巡回京,途经灵宝函谷关,天色将晚,人困马乏,御膳催餐,厨师烤饼临时和面,没有油酥发面,就灵机一动用卤肉汤油代替油酥涂抹烘烤烧饼,夹之精肉奉上。慈禧食后,夸其色香味形俱佳,并将厨师带回京中,其工艺真方单传于世。

1989年4月,在三门峡市举办的首届地方风味特色名点表演赛中,灵宝肉夹馍荣获一等奖。

1993年在原配料中拌入大蒜辣子,使其味道更佳,风靡灵宝,成为豫西名吃之一,2007年荣获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挺进豫西

1944年4~6月,日军发动河南会战,中原地区数十万国民党军迅速败退。日军打通了平汉铁路南段,占领了河南省大部地区。中共中央为了收复失地,开展河南抗战局面,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联结起来,并控制中原战略要地,建立抗日大反攻前进基地,于1944年6至7月多次发出关于八路军、新四军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和政策指示。命令中规定:由中共中央北方局从太行、太岳抽调精干部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4年9月22日,由太行军区2个团组成的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渡过黄河,从新安以西越陇海铁路进入豫西,涉洛、伊两河,向嵩山、箕山急进,于伊川东杨岭打退追击的日军后,袭击登封机场,歼日军一部,解放民工数千人。至9月30日,进至登封、临汝、禹县边大峪店地区。10月初,该支队改名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

1944年11月6日,由太岳军区2个团组成的第2支队渡过黄河,歼灭伪军1个河防中队,于新安以西击退驻铁门日军的堵截,进入陇海铁路新安、渑池段南北地区。抗日独立支队自1944年11月~1945年2月连续粉碎日伪军的3次“扫荡”,攻克缑氏、皇姑寨、鲁庄、府店等日军据点,打开嵩山、箕山地区的抗战局面,成立了第1军分区。第2支队积极开展游击战,钳制日军第110师团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抗日独立支队的反“扫荡”作战;并开辟了黄河以南、陕县以东、洛宁以北、新安以西地区,成立了第 2军分区。

1945年2月中旬,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2个团组成的第3、第4支队进抵宜阳西南的东赵堡。东赵堡地处伊、洛两河之间,连接第1、第2军分区。第3、第4支队进入该地区后,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封锁,开辟嵩县以北、宜阳以南、露宝寨山以东地区,并成立了伊洛军分区。2月底,第3、第 4支队进抵东西白栗坪与第1军分区部队会合,成立河南军区,王树声任军区司令员,戴季英任政治委员。4月间,太行军区部队一部约2000人组成第6支队,进入豫西,归河南军区建制。至此,八路军创建了包括3个专区、20余县、300余万人口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