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与富

更新时间:2021-11-29 15:05

贫与富主要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贫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

论语的贫富

论语》给了我们启示。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意思是,不是不追求富贵,但贫穷是照样能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乐在其中。这样的贫穷,谁又能说是真贫穷呢?而富有却没有给别人带来什么,你的富有不代表你优越。如此贫者乐贫,富者好礼,这个社会就多了几分和谐。

物质的贫富

陶潜在《咏贫士》里说:“贫富常交战”,贫与富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与富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

富,从来都是有先富,还有后富。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能够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可是,一定时期内不可能根绝贫富差距。既然富人与穷人将长期存在,那么,社会就有理由要求富人会当富人,穷人会当穷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古人对富人和穷人的最低要求;“贫则见廉,富则见义”是古人对穷人和富人的高标准要求。

“富则见义”,这义,就是走正道。致富要靠劳动来致富,不能赚黑钱,“淫人富谓之殃”。“义”还包括富帮穷,先富帮后富是先富者应尽的义务。先富者之所以能先富起来,其中有后富者的贡献。先富者帮后富,也是第二次分配的一个方面,第一次的按劳、按资分配是合理的,第二次的按道德准则的分配也是合情的。从市场经济上讲,帮困也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市场购买力。“以富人而下人,何人不尊;以富人而爱人,何人不亲。”同在一个天底下,你爱别人,别人尊你,大家和谐相处,乃是人生的大幸。

“人穷志不穷”,这应当是穷人的行为准则。经济上的贫困虽然会不利于穷人做善事,但是,不要忘了“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的历史事实。战国时期的大改革家商鞅是穷人。至于说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倘若他的家庭没有由富变穷,我想也是断不能写出这部古今大书来的。穷人有权利思富,有理由变富,可是,由穷变富也要运用正当手段。用正当手段由穷变富,光荣;用不正当手段由穷变富,可耻。唐代诗人姚崇有句话值得记取:“与其浊富,宁此清贫。”

当然,如果贫富差距过大,也是个问题。用来衡量贫富差距基尼系数超过0.4,就是超过了社会警戒线。国家在解决贫富矛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国家要依法提高所得税、遗产税利息税税种的税率,尽快把基尼系数从社会警戒线上降下来。

解决贫富矛盾,既是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也是动力系统。解决矛盾就是和谐。矛盾不断产生,不断解决,不断进入和谐状态,社会便会奔腾向前。

知识的贫富

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指一个人上了什么学,读了几本书,还包括思想上的成熟,信息的获取。

1.教育的落后造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般而言,教育的收益不仅为受教育者所拥有,它的边际收益可以扩大到家庭。

2.教育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起重大作用

传统农业经济的农作技术是通过父子相传完成代际传播,但现代经济部门中的任何一门技能都很难通过这种传统方式完成,尤其是在知识更新相当快的今天,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产品周期,并大大加速人力资本的贬值。不少国家为了培养一支能跟上技术发展不断变化潮流的劳动力大军,不断在加强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对于象我国这样存在近一亿文盲与5000万残疾及弱智者的人口大国来说,还有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让人民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写字、识数与分析推理能力,这些技能是未来劳动力市场竞争所必需的。

3.教育可以增强国民环境保护的知识

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目前在繁荣的背后,面临着环境劣化的巨大压力。根据对长江水灾的反思,可以发现一点,文化水准越低的人群,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越差。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人们受的教育越少,在环境生态上也就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情况。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环保意识也越强。而下一个世纪中国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与环境问题,要想成功地传播环境管理的知识,让国民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先普及教育。此外,经济政策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不足最终会引起社会与经济问题。美国曾进行过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显示,在1992年的任何一天中,18-34岁男性辍学者中几乎有1/4处于坐监狱、缓刑事或假释的状态,但他们只占该年龄组别高中毕业生的4%。我国虽然没有这方面的全面调查,但从高智能犯罪之外的一般刑事犯罪中可以了解到,刑事罪犯中的大多数都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因为这些人受到的教育少,缺乏知识与技能,在合法的劳动力市场上寻求工作的机会较少,这种状况迫使他们转而寻求其他的谋生手段。

品德的贫富

改革开放快30年了,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涌现出了一批先富者,他们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物质贡献。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斗奢、纵欲、寡慈、不仁的人,他们虽然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物质贡献,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却是乏善可陈,甚至是带坏了社会风气。他们用金钱衡量是富有的,在道德的天平面前,他们却是可悲的贫穷者!可能就在这样一些动辄斗富的精神侏儒影响下,我们有些并不宽裕的人也在崇尚着金钱拜物教,比如为了可笑的“面子问题”,即使在人后节衣缩食也要在人前无度挥霍。甚至一些涉世未深的学生,也把追逐奢华当作人生的目标,把节衣缩食的父辈完全当作了在经济上压榨的对象。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乏,于己于人都十分危险。贫富心理上在于心里的健康。

佛学贫与富

在佛学上,贫与富是与布施相关。佛家相信,此生富裕,是因为前世财布施的结果;此生技能高超,是前世法布施的结果。佛家讲究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财散人聚、人聚财聚”的意思。从管理学意义上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布施就是利益分配,把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凝聚一体,这次才能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