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

更新时间:2024-08-10 13:11

贵州财经大学(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入选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历史沿革

1958年8月21日,在贵州省财政干部学校、贵州省银行干部学校、贵州省盛业干部学校、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和贵州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五所财贸专业干部学校(成立于1949年)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贵州财经学院,校址在贵阳市河滨公园北侧原贵州省财政干部学校、贵州省粮食干部学校、贵州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三个学校之内。

1961年,复办财经干部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财经学院被撤销。

1978年,重建贵州财经学院。

1992年,贵州财经学院与贵州计划管理干部学院合并为新的贵州财经学院。

2011年11月,教育部确定由中央财经大学对口支援贵州财经学院。

2012年3月,教育部发文同意贵州财经学院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6月,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7月7日,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正式成立,实现了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

2018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与贵州省政府共办的大数据统计学院授牌仪式举行,贵州财经大学成为全国首个成立大数据统计学院的高校。

2023年12月,贵州财经大学等学校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联盟。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学院20个,开设本科专业69个,学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0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77人,高级职称教师727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92人,博士生导师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贵州省委重点联系专家2人,省委联系专家11人,黔灵学者1人,贵州省金师教学名师2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1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13人;有16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群,8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3个贵州省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重点支持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纳入省级众创空间管理的众创空间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批第四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第五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获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有省级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2个,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一流师资团队建设项目3个,一流教学管理团队建设项目1个,一流课程建设(培育)项目3个,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3个,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62门省级一流课程,获批第二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教育部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高校。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确立了对学校的帮扶关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澳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十余所高水平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与美国西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的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是贵州省第一个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有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马歇尔大学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设有4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制)》;现有合作办学本科学生5289人。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与非洲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

2022年1月9日,茅台集团与贵州财经大学在茅台国际大酒店完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工作。

2023年10月,加入溪山文旅康旅产业联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研究中心(院)5个,省级人才培养(训)基地6个,省级创新团队14个,省级高端智库1个,校级科研机构46个。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首次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五年共立项纵向科研项目6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2项,省部级项目350项,完成纵向科研项目375项,横向科研项目125项。获得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3297万元,横向项目经费1751万元,学校自行投入科研经费2596万元。五年来总共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经费7600余万元。

十二五期间,该校完成了《贵州省农村扶贫开发报告》、《贵州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报告》等行业发展报告。向社会发布了《贵州房地产蓝皮书》、《贵州金融蓝皮书》两个关于贵州省金融和房地产发展的研究报告。《2013贵州省金融发展报告》是贵州省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份金融发展报告。

学术资源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55万册,实行通借通还;有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165万余册,电子期刊3.6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0余种,另有自建的贵州省历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库、中国《资本论》研究成果展(数字图书)、德育编年史知识图谱等自建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是贵州财经大学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于1983年3月创刊,1985年国内正式出版,1992年面向国外公开发行。2013年1月由《贵州财经学院学报》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坚持“立足贵州,面向国内外,坚持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为财经教育和财经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秉承“关注贫困与发展,崇尚科学与理性”的办刊理念,倡导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求是的学术精神,致力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是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第一届贵州省优秀期刊、贵州省一级期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RCCSE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设有“宏观经济”,“金融经济”,“贫困与发展”,“工商管理”,“贸易经济”,产业经济”,“绿色发展论坛”等栏目。

文化传统

贵州财经大学标识的设计理念、目标定位,是突出财经类学校行业属性的同时,表现贵州财经大学的个性特点,即学校的简称,培养财经人才中的“贵财”。标志以春秋战国之造型完美的著名盾形古币为设计元素,整体造型以抽象的贵字突出其中“人”因素,并表现为人字型背靠背的“四方人才币”形象,体现贵财大“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设计上下对称的设计符合公众审美的要求,也喻示着1958年成立的贵州财经学院站在新的起点上,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同时,设计还体现了从贵州财经学院到贵州财经大学承先启后的历史脉络和责任,其华丽转身的意义不言而喻。人形币也表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之道,贵财大培养的人才不仅会理财,而且是注重其背后内涵的 “贵才”。标志颜色沿用“贵财红”。造型简洁、大气、庄重,底蕴深厚,具备很强的识别性与传播力。

而且从标示的字形上也表现两层含义:一是盾形币寓意“财”,且通“才”,表征学校的特征“财经类”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二是符号具有“贵”字造型和“大”字造型;综合起来表示“贵州财经大学”。

“厚德”取于古训“天行健自强不息,地载物厚德与秋”。厚,敦实、厚重、忠厚。德,修养、品行。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又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博学”、“笃行”源自论语博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宽广、广博,屈原《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学,学习、思考、请教,论语述而:“学而不厌”,文雍也:“有颜回者好学。”笃,坚定、踏实,《荀子·修身》:“笃志而体”;行,执行、做、行为,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思行诸’”又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孟子梁惠王上:“夫我乃行子,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庄子逍遥游:“行比一方。”

“鼎新”选用成语“革故鼎新”的除旧布新、开拓创新之意,《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又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校区情况

花溪校区

该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2011年1月,贵州财经大学花溪大学城校区开始场平。10月6日,花溪大学城校区一组团建成并投入使用,花溪大学城迎来了首批4000名新同学。2013年2月,整体搬迁至花溪大学城。

鹿冲关校区

该校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鹿冲关路276号,开设有国际学院、西密歇根学院。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