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民族

更新时间:2024-07-18 22:06

越南民族按人口多少为序排列如下:京族岱依族壮族)、泰族(傣族)、华族(汉族)、高棉族芒族侬族(壮族)、赫蒙族(苗族)、瑶族嘉莱族艾族(汉族)、埃地族巴拿族山泽族色当族格贺族占族赫耶族山由族(汉族)、拉格莱族墨侬族斯丁族布鲁-云乔族土族热依族戈都族叶坚族麻族克木族戈族达渥族遮罗族抗族欣门族哈尼族朱鲁族佬族拉基族拉哈族夫拉族拉祜族卢族倮倮族彝族)、哲族莽族巴天族仡佬族贡族布依族西拉族布标族布娄族俄都族勒曼族。越南各民族语言共分属三个语系,即南亚语系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各语系又分为不同的语族。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1979年,越南政府正式划分并公布了《越南各民族成分名称》确定全国共有54个民族。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概况

2015年越南人口有9000万,主体民族京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6%,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3%。京族主要分布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平原和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北部和西部,靠近越中、越老、越柬边境的高原山区和河谷盆地。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方多交错杂居,有的山区一个乡就有六七个民族;在南方,多形成单一的小块民族聚居区。许多少数民族为跨国境而居的民族。

详细

埃地族,ÊĐê(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艾族(汉族),Ngái(汉藏语系汉语族)

巴拿族,Ba Na(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巴天族,Pà Thẻn(苗瑶语族

布标族,Pu péo(壮侗语系仡央语族)

布娄族,Brâu(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鲁-云乔族,Bru-Vân Kiều(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依族,Bố Y(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达渥族,Tà-Ôi(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岱依族,Tày(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俄都族,Ơ-đu(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夫拉族,Phù Lá(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高棉族,Khmer(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戈族,Co(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戈都族,Cơ-tu(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格贺族,Cơ-ho(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仡佬族,Cờ lao(壮侗语系仡央语族)

贡族,Cống(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哈尼族,Hà Nhì(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赫蒙族(苗族),H'Mông(苗瑶语族)

赫耶族,Hrê(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华族(汉族),Hoa(汉藏语系汉语族)

嘉莱族,Gia-rai(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京族,Kinh(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抗族,Khán(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克木族,Khơ-m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拉格莱族,Ra-glai(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拉哈族,La ha(壮侗语系仡央语族)

拉祜族,La Hủ(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拉基族,La-chí(壮侗语系仡央语族)

勒曼族,Rơ-măm(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佬族,Lào(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卢族(傣仂),Lự(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倮倮族(彝族),LôLô(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麻族,Mạ(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芒族,Mườ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莽族,Mả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墨侬族,M'Nô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侬族,Nùng(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热依族,Giáy(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山由族(汉族),Sán dìu(汉藏语系汉语族)

山泽族,Sán Chay(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色当族,Xơ-đă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斯丁族,Xtiê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泰族,Thái(壮侗语系侗台语族)

土族(与中国的土族无关),Thổ(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西拉族,Si La(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欣门族,Xinh-mun(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瑶族,Dao(苗瑶语族)

叶坚族,Giẻ-triêng(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占族,Chăm(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遮罗族,Chơ-ro(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哲族,Chứt(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朱鲁族,Chu-ru(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按汉语拼音读音排序)

发展历史

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南半岛处于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亚洲大陆民族往南迁徙的走廊,历史上连绵不断的移民运动造成了该地区民族的复杂性。总的来看,越南民族部分属于来自华南的南方蒙古利亚人种,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的民族均源于此,南岛语系的民族则与来自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越南岱依族、侬族与中国的壮族同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蔓延至越南北部;越南泰族系从中国云南迁来,时间约在10世纪以前;赫蒙族、瑶族、哈尼族、拉祜族、夫拉族、山由族(汉族)、贡族、倮倮族、巴天族等则是在300多年前从中国西南迁来的。一般来说,迁入越南较早的民族多居住在河谷平坝地区,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京族的影响。迁入较晚的民族则大多居住在高原山区,因为平原已被先来的民族占据了,他们与主体民族的隔阂要更深一些。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民族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分布在越南南部和中部,其中占族在2世纪时曾在越南中部建立过林邑国,后改称占城国,创造了占城文明。10世纪后,京族势力不断向南扩张,在17世纪将占城国灭国并入越南版图。

华族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们共同体。越南政府将华裔越南居民统称为华族,而在70年代以前,则分为华人和华侨两部分。中华民族向越南迁徙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新一轮移民高潮,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南方,对越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拉格莱族Ra-glai(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拉格莱族。人口7万,主要居住在南部庆和省宁顺省以南地区。拉格莱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占语、埃德语和嘉莱语十分接近。经济生活主要为耕种山坡旱田、狩猎和采集土特产品。信奉天公神,每年收获季节组织隆重仪式祭拜天公。

经济

长期以来,越南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越南1945年8月革命前,情况大致是:京族、岱依族、侬族、高棉族等民族的农村实行封建地主制度;泰族、芒族和部分苗族地区实行封建土司制度;占族、嘉莱族、埃地族等仍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实行母系制或父系制。泰族、岱依族、侬族等低地民族主要从事水稻种植,赫蒙(苗)族、瑶族、克木族、拉祜族等山地民族则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生,兼以采集和捕猎;南部沿海的部分占族和高棉族从事渔业和商业。总的来看,越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仅有一些小手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文化

越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比较落后的,表现为师资短缺,设施条件差,入学率低,文盲率高。近年来,越南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为岱依族和侬族创制了拼音文字,用岱依文、侬文、苗文翻译出版了大量小学教科书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使用,并在学费、师资、升学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实行种种优惠,使情况有了较大改善。现代,少数民族地区已普及了小学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也有所发展。

宗教

越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十分复杂。岱依族主要信仰大乘佛教,同时受道教、儒教原始宗教的影响也很深。侬族信仰多神,尤其崇拜祖先神土地神。高棉族和泰族中的红泰支系信仰小乘佛教,山地民族一般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占族信仰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各种各样的宗教对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风俗

越南少数民族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又相互影响。岱依族侬族男女通常穿蓝色无领上衣和宽腿长裤,只不过岱依人的上衣较长,侬人的上衣较短。住房有高脚屋和土屋两种,实行一夫一妻制父系小家庭,有对歌择偶习俗。泰族服饰因支系而异,妇女着圆领对襟短衫和筒裙,喜戴银首饰,住房为竹楼。越南苗族瑶族的服饰与中国苗、瑶族大体相似,因服色不同而分为白苗红苗花苗红瑶白裤瑶蓝靛瑶等支系。南部的高棉族占族的风俗习惯与柬埔寨高棉族相近,华族习俗则与中国汉族类似。春节是北方少数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其他如苗族的七月七、瑶族的盘王节、泰族的祭寨节和南方高棉族的泼水节祭月节则是较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少数民族十分喜爱歌舞,岱依族和侬族在许多场合都要对歌,有专门的歌圩。较有名的舞蹈有泰族的灯舞、苗族的芦笙舞、高棉族的孔雀舞等。

中国相关

越南有12个民族属于与中国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即华族、艾族山由族、岱依族、侬族、泰族、苗(赫蒙)族、瑶族、倮倮族哈尼族拉祜族布依族。其中其基本情况如下

(1)华族、艾族、山由族

华族、艾族和山由族均是汉族,属于同一民族在越南的不同划分。现代越南境内华族人口约80万人,艾族4811人,山由族126237人。其中华族分布在越南全国各地,从事着越南社会的各项经济建设。其主要为近代中国南下劳工后人、也有部分先秦至明清时期南迁汉人后代(血统、文化未被同化),华族保留了大量汉族的习俗。

(2)岱依族和侬族

越南的岱依族和侬族与中国的壮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虽然已逐渐分化并有了不同的族称,但他们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仍保持着共同的特征,共同性多于差异性,可以视为一个跨境民族。岱依族和侬族约有200万人,主要居住在与中国交界的高平、谅山广宁、河江、宣光、老街等省的平坝丘陵地带,主要种植稻谷和玉米,家庭手工业和饲养业较发达。岱依族迁入越南的时间较早,受京族的影响较深;侬族迁入越南的时间较晚,有的不过八九代人,约二三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壮族的共同性更多一些。

(3)泰族

越南泰族有110万人,是越南第二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莱州、山罗、河山平等省,内部又分为黑泰、白泰、红泰三大支系。越南泰族系从中国云南迁来,与中国傣族同源并有着相近的民族特征。其中白泰人迁入越南的历史最早,黑泰人则是在10世纪后从云南西双版纳迁入红河三角洲,红泰人是后来黑泰人和白泰人中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泰族多居住在肥沃的河谷平坝,以种植水稻为生。

(4)苗族

越南苗族有56万人,又称赫蒙族,分布在河江、宣光、高平、老街、莱州、山罗、北太等省的山区。越南苗族系从中国的云南、广西迁来,时间距今仅二三百年。内部分为白苗、黑苗、红苗、花苗和汉苗等支系。主要以耕种山地为生,其中刀耕火种的轮荒地占大部分。其语言和风俗习惯与中国苗族基本相同,系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

(5)瑶族

越南瑶族有48万人,分布地域较广,沿越中、越老边界一直延伸到北部沿海的一些省份。他们系明代以来从中国两广贵州、云南迁入,现代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一迁徙过程的传说和民间文献记载。内部根据服饰特点又分为红瑶、白裤瑶、蓝靛瑶等支系,其语言、风俗习惯与中国瑶族大体相同。以山地农业为生,大部分仍处于游耕游居状态。

(6)倮倮族

越南倮倮族有3100人,居住在河江省同文县高平省的保乐县。他们系16世纪后从中国云南迁来,与中国彝族有亲缘关系。倮倮族从事山地农业,但已定耕定居,其语言和习俗与中国彝族大体相同。

(7)哈尼族

越南哈尼族有12500人主要聚居于莱州省孟碟县和老街省的巴沙县,莱州省的封土县也有少量分布。他们系300多年前从中国云南金平、绿春两县迁来,语言和风俗习惯与中国哈尼族相同。其耕地分为山地和梯田两种。以善筑梯田而著称。

(8)拉祜族

越南拉祜族有5300人,聚居于莱州省的孟碟县的巴维苏、巴乌、哥朗、布得等乡。其祖先系从中国云南省的金平、绿春两县迁来,距今不过二三百年。内部分为黄拉祜、黑拉祜、白拉祜三个支系,主要从事山地农业,并辅以采集和狩猎。

(9)布依族

越南布依族有1400人,分为布依、都依两个支系,居住在河江省官坝县和老街省的孟康县。其祖先系19世纪从中国贵州经云南迁来,由于人数较少和居住分散,越南布依族已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并成为新的民族。如越南热依族就是从布依族中分化出来,融合其他民族而形成的。

中越两国的跨界民族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的迁徙和融合而形成的。虽然他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但分布地域基本上连成一片,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大体相似,相互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探亲访友、通婚互市、节日聚会等从未间断,其内部的共同性仍多于差异性。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