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力峰

更新时间:2024-07-13 10:02

迟力峰,1957年10月出生,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2年2月—1985年1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师从李铁津教授,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9月—1989年12月,就读于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öttingen)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师从D. Möbius教授,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年1月—1991年3月,在德国美因兹大学(Johannes Gutenberg-University Mainz)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1年4月—1993年3月,在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2003年,德国明斯特大学组长/讲师。

2004年—2014年,担任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

2012年,担任苏州大学教授。

2021年,担任澳门科技大学教授。

学术成就

2023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部)。

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青年合作基金” (杰出青年B类)资助。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迟力峰揭示了分子组装和单键反应的规律,从单分子层面上获得了对表面物理化学过程和表面在位化学反应的新认知。她率先提出利用界面和动态过程调控分子聚集的方法,构建宏观尺度下亚微米周期性结构,为解决组装体系难以长程有序的基本科学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利用金属单晶表面的结构及催化效应,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正构烷烃的聚合,提出了分子在表面上选择性活化和偶联的新策略。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迟力峰先后在包括《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为9本专著撰写章节,主编Wiley纳米丛书专著一部,主编《中国科学》表面分子与超分子专刊一册。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迟力峰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任务项目等。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化学会网站显示,迟力峰先后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

人才培养

迟力峰认为,做科研最关键的是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坚持下去。

2018年,迟力峰指导的博士毕业生杨标获得了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基金会奖学金(TUFF奖学金)的资助,前往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迟力峰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孙科伟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基金,在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NIMS)进行博士后工作;指导的吉鹏辉获得真空镀膜基金会(SVC-F)研究生学术奖学金。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迟力峰在表面分子科学领域中有突出的贡献。 在单键水平上诠释了化学键成键、断键及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中国表面物理化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她在界面组装和表面在位化学领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学术特色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中国化学会评)

迟力峰凭借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宽。对于科研,她总是带着满腔热忱与睿智,她对科研事业的探索和坚守,正如她名字中蕴含的“高山”寓意一般,坚韧不拔,不断突破自我。(苏州大学人事处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