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

更新时间:2024-09-11 02:27

阳谷县,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阳谷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暖,无霜期长。截至2023年6月,阳谷县辖3个街道、1个乡、14个镇,县政府驻侨润街道。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8.87万人,城镇化率48.24%,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历史沿革

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阳谷县,属济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阳谷属济北郡。

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州,阳谷属郓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济州,阳谷从郓州划出,再属济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阳谷属东平郡。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济州治所为河水所没,阳谷改属河南道郓州。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阳谷属京东西路郓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阳谷属东平府。

天会十五年(1137年),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至顺元年(1330年),阳谷属山东东平路总管府。

万历十年(1582年),阳谷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东平州升直隶州,阳谷从兖州府划出,改属东平直隶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阳谷改属山东省兖州府直至清末。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阳谷属山东省东临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阳谷属山东省东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成立了鲁西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东临地区革命委员会。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级建制,阳谷县直属于山东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设区,阳谷属山东省第六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刘楼成立,由鲁西北行政委员会领导。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冀鲁豫行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并入冀鲁豫行署,阳谷属冀鲁豫行署四专署;同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阳谷改属第十九专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属一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阳谷全境解放后曾多次调整区划。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改属九专署。1949年9月,改属平原省聊城专署,聊阳、徐翼两县同时撤销。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阳谷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

1958年12月,阳谷县建制撤销,阳谷所属村镇与东阿县之一部分村镇合并到寿张县。

1961年7月,阳谷县恢复建制,所辖村镇与撤县前相同。

1964年4月,寿张县撤销,原寿张县金堤以北村镇并入阳谷。

1998年3月,聊城地区撤地改市,阳谷县属聊城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县1184个自然村,共划为6区、284乡(镇)。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阳谷县内六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镇刘楼成立,随着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扩大,先后建立起11个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聊阳县徐翼县建立后,县辖范围缩小,共划为7个区。

1949年9月,聊阳、徐翼两县同时撤销,原属阳谷县的村镇全部回属,重新调整为10个区。

1950年,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个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为18个乡。

1964年4月,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

1984年8月,以原来的社镇为基础,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

2001年3月2日,全县21处乡镇合并调整为16处。

2004年5月,撤销阳谷镇,设立狮子楼、博济桥、侨润3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阳谷县总面积1064平方千米,辖侨润街道、博济桥街道、狮子楼街道3个街道,闫楼镇、阿城镇、安乐镇、七级镇、石佛镇、郭屯镇、定水镇、西湖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高庙王镇、金斗营镇14个镇,大布乡1个乡,856个村17个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阳谷县辖3个街道、1个乡、14个镇。县政府驻侨润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山东省的西部,聊城市南端。东临东阿县,西毗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接东昌府区,东南隔黄河与东平县

地形地貌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阳谷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气候

阳谷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温暖,无霜期长,大陆性气候特征值为60%。形成了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冷、雨雪较少的气候特征。

日照,阳谷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5.5小时,最多年2002年为2528.0小时;最少年2006年为1940.5小时。年内按季、月分配,夏季最多,为699.6小时,冬季最少,为483.3小时;月平均6月最多,为252.3小时,2月最少,为155.6小时。阳谷县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最大值为65%,最小值为47%。春季最高,夏、秋次之,冬季最低。单月平均值:5月最高,7月最低。

气温,1988—2008年,阳谷县年平均气温为13.8℃,较1987年以前高0.4℃。全县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3.1℃,出现在1991年;最高14.5℃,出现在1998年。

降水,阳谷县地属大陆性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在286.0—851.8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平均为588.6毫米。最多年降水量695.9毫米,发生于1998年;最少年降水量408.5毫米,发生于1997年。多年平均蒸发量水面2240毫米、地面1224毫米,径流量0.599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是山东省多年平均值的80.4%。降水年际丰枯悬殊,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73.8%,春灌期降水量占全年的13.8%,冬灌期占全年的9.6%。

水系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千米。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千米。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阳谷县土地总面积106532.54公顷,其中耕地72094.78公顷,园地(果园、桑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其中淡水23.90亿,咸水3.34亿,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可利用量710万。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可用量2.05亿。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可利用量3.985亿。

生物资源

阳谷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主要为苹果、桃、梨、杏等)12种,花草类167种(花卉40种、草类12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鲤、鲢、鲫等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

政治

人口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常住人口68.87万人,城镇化率48.24%,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截至1999年底,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3180人,占总人口的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3145人,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经济

综述

2018年,阳谷县生产总值(GDP)36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7.15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9.26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4:50.6:35。人均生产总值45940.77元,增长4.86%。

2022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0.6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2.18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为21.4:34.0:44.6。

2023年,阳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4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57.92亿元,同比增长7.0%。三次产业结构为20.9:33.6:45.5。

2023年,阳谷县“四新”经济增加值121.4亿元,同比增长8.2%。

就业形势

2023年,阳谷县城镇新增就业5868人,为全县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失业人员再就业2137人,比例达到81.53%,位居全市前列;承压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800个、在岗人员11748人。

产业转型

2023年,阳谷县获选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工业转型发展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工指【2023】22号),获奖励资金200万元。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全市第一。新增省级智能工厂1家(极景门窗),省级数字化车间2家(汉河(阳谷)电缆、日辉电缆),省级智能制3造场景2个(昊辉电缆、昊泉机械);市级数字化车间5家:华泰化工、海之信(山东)新材料、汉河(阳谷)电缆、日辉电缆、金蔡伦纸业。天盾矿用、新太平洋电缆、新富瑞农业科技、日辉电缆、汉河(阳谷)电缆5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全市21家,申报数量全市第一。高端颐养膳食特色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2家,全省35家。

双招双引

2023年,阳谷县新引进项目63个,项目计划投资额299.8亿元,招大引强项目15个,开工项目53个,开工率84.1%;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8亿元,完成比例105.6%,招商引资工作全市排名第一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外出招商拜访企业217家,邀请企业来阳考察180余次,统筹各级各部门收集招商线索171条,整理在外能人、商会、协会等人脉信息392条,营造了以上率下、层层带动的浓厚招商氛围。

乡村治理

2023年,阳谷县新增省级和美乡村5个、市级和美乡村12个。在全市率先以各乡镇(街道)为主体分别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工作创新机制。打造石佛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片区,“春和八里”“情满西楼”等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高效推进。探索建立的“信誉+积分制”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在52个村庄示范应用。“阳谷木雕”和“阳谷黄河夯号”被认定为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郭屯镇九都杨村等4个村庄被确定为省级文化体验廊道建设重点村。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村达到92个。实现脱贫人口及动态监测人口务工就业1692人,缴纳孝善基金296.4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37.95万元、发放“鲁担惠农贷”“齐鲁富民贷”4.3亿元。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市唯一。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阳谷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3∶22.6∶76.1。重点投资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5.2%;基础设施投资35.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4.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1.1%。房地产市场投资呈现下滑,销售面积回暖初显。房地产开发投资35.14亿元,比上年下降23.8%,其中住宅投资27.44亿元,下降20.7%。商品房施工面积502.29万平方米,下降3.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69.74万平方米,下降5.6%。商品房销售面积70.06万平方米,增长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06万平方米,增长5.8%。商品房销售额36.27亿元,增长15.1%,其中住宅销售额30.34亿元,增长7.9%。

财政

2023年,阳谷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1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增长10.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89亿元,比上年增加0.99亿元,增长9.9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0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增长2.7%。

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

2023年,阳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5.1%。粮食播种面积161.67万亩,同比增长0.09%;总产量80.86万吨,同比增长2.28%;单产500.15公斤/亩,同比增长2.18%。其中,夏粮种植面积82.17万亩,总产量39.38万吨,同比增长1.34%,单产479.32公斤/亩,同比增长1.22%;秋粮种植面积79.5万亩、总产量41.48万吨,单产521.68公斤/亩,分别增长0.05%、3.18%、3.12%。蔬菜播种面积48.63万亩,比上年增长3.1%;总产210.20万吨,增长2.7%;单产4322.43公斤/亩,同比下降0.3%。瓜果播种面积0.31万亩,同比下降42.3%;总产1.16万吨,同比下降43.1%;单产3725.16公斤/亩,同比下降1.4%。

畜牧业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生猪存栏21.64万头,同比下降30.3%;出栏38.62万头,同比下降7.74%。牛存栏1.04万头,同比增长31.65%;出栏0.54万头,同比持平。羊存栏5.03万只,同比下降1.76%;出栏9.53万只,同比下降0.63%。家禽存栏2533.47万只,同比增长15%;出栏12975.96万只,同比增长14.58%。

现代农业

2023年,阳谷县拥有规模养殖场175家,市级以上现代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家,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8.67%。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产业强镇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2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培育省级以上示范社33家、省级以上示范农场10家,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技术推广,成功创建大金堤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美丽渔场1处。

第二产业

2023年,阳谷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5.05亿元,同比增长7.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工业用电量18.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0.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41亿元,同比增长8.35%,利润总额21.15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5%,比上年提高3.7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8.01%,产品产销衔接良好。

2023年,阳谷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4家。建筑业总产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6.6%。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阳谷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7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72.66亿元,同比增长6%,占全部服务业比重46.0%,比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1%。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道路交通运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7%、7.7%和51.1%。

消费市场

2023年,阳谷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4%,烟酒类增长1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3%,金银珠宝类增长10.8%,日用品类增长1.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5.6%,新能源汽车增长16.2%。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旅游业

2023年,阳谷县共有A级景区8处:4A景区2处—景阳冈狮子楼旅游区、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3A景区4处—蚩尤陵旅游区、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仓亭津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山东华珍堂阿胶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区,2A景区2处—海会寺、文庙,以及红色文化景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坡里暴动旧址144展陈等。共有省级景区化村庄5个:前仓村、沙河崖村、九都杨村、后梨园村、苏海村。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27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1.48%,旅游业综合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40.5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840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5383人。初中27所,在校生30563人。小学96所,在校生60944人。2023年,总投资7136万元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4处中小学扩建、4处幼儿园建设项目开工,确保了2处中小学扩建、2处幼儿园投用。33家幼儿园通过了市级检查验收。全县优质园(省级一类和省示范园)57所,优质园占比达28%。新招聘教师357人。

科技事业

2023年,阳谷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6件,同比增长31.5%;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9件,同比增长30.2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86件,同比增长21.5%,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98件。坚持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加快企业专利价值实现,累计质押融资额度5906万元,质押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推进企业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全县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4知识产权优势梯次培育企业3家。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阳谷县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18个,城市书房12个,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运河包括1段6点、景阳冈遗址)、省级14处、市级24处,县级26处。现有非遗项目173个,其中,国家级1个(张秋木版年画)、省级9个(张秋木版年画、阳谷木雕、阳谷古阿邑达仁堂张氏阿胶糕技艺、阳谷寿张黄河夯号、景阳冈陈酿酒传统酿造技艺、阳谷石佛鲁庄造纸、阳谷顾氏红木镶嵌技艺、孟氏手针法、阳谷柘木弓箭制作技艺)、市级53个。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送戏下乡”“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演出1219场,送电影下乡10000场,依托各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525场,受众面达52万余人次。大力实施精品创作工程,2023年,共创作艺术作品211件,其中创作歌曲4首,《运河唱晚》入选“水城文艺高峰计划”(2023-2027)首批重点项目库。创排小戏小剧63部,进行展演330场。创作书画作品42件,摄影作品102件。

医疗卫生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3年,阳谷县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三级综合医院管理评审,并被纳入国家“千县工程”管理。县中医医院通过国家《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验收,并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县妇幼保健院顺利创建“二甲”妇幼保健机构。县人民医院已拥有市级重点学科13个、市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1个、省级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和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各1个、国家级示范卒中中心1个;陆续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有杜怡峰教授、袁双虎教授、刘炬教授3位“泰山学者”工作站。县中医医院已建成市级特色专科1个、省级特色专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山东省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科室2个、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强基层服务基地”1处。投资2.2亿元新建县中心医院,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资2.16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县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共有体育场地1260个,场地面积190.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全年全县运动员共取得4个全国冠军、5个省冠军和51个市冠军。在全国掷球锦标赛、全国塑质球精英赛上,全县运动员获得4枚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在聊城市第三届运动会上,阳谷代表团共取得51枚金牌、31枚银牌、22枚铜牌,位列奖牌榜第三名,总积分达到1247.5分,位列积分榜第4名。

民生保障

居民收入

2023年,阳谷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01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752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4元,同比增长7.4%。

城市建设

2023年,阳谷县投资5.3亿元精心谋划实施15条道路改造提升,新铺设路面18公里、雨污分流管网60公里。聊阳渠生态环保水环境治理项目顺利完工,治理河道4.7公里、修建休闲步道4.6公里、建成高标准游园广场3处。新开放7处公园绿地,总面积87.35公顷,其中草坪面积约16.47公顷,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获评全省第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共享试点县。新建小区换热站14座,新增供热面积36万平方米,城区新建供热管网3.64公里,集中供暖111总面积达600万平方米,覆盖城区360个小区及单位。新增绿化面积7.1万平方米。聚焦精细管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城区道路绿化完好率达90%以上,路灯亮灯率保持98%以上。完成跨路弱电下移入网10.01公里。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51万人、7.18万人、3.5万人、7.01万人和5.11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4.45万人和64.11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2638元/月。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8元,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最低标准分别由610元、330元提高至640元、360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及开通应用定点医药机构分别为65.82万人和285家。年末全县共有22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916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43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261人次。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2个,其中养老机构11个,流浪乞讨救助人员管理机构1个。民政服务床位4354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4333张,流浪乞讨救助人员管理机构床位21张。

保障安居工程

2023年,阳谷县加快推进12个在建棚改项目,基本建成1190套,完成率158.4%。实施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12目,改造面积11.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00户。完成了380户公共租赁住房住户年度复核;发放37户保障家庭住房补贴2.1万元,94户新就业无房职工阶段性住房补贴7.9万元;新筹集人才住房100套。

能源环境

2023年,阳谷县全社会用电量3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1%。其中,全行业用电量25.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1%;城乡居民用电量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4%。大气综合污染指数4.55,排全市第3名,综合指数、PM2.5、PM10、SO2、CO同比分别改善2.2%、6.7%、6.3%、7.7%、8.3%,优良天数222天,环境空气优良率为61%。水环境质量省考核断面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市考核断面均达标,水质改善率列全省第6位、全市第1位。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23年全县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600.9mm,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

应急管理

2023年,阳谷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事故起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8.57%,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持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交通运输

黄河绕县境东南而过,古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纵贯全县南北,有胶长、聊商、蒙馆三大公路干线网络。

截至2023年末,阳谷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164.322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04.188公里,县道304.846公里,乡道504.737公里,村道2250.551公里。全县乡镇、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均为100%。年末,全县营运性运输车辆10534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10104辆,载客汽车211辆、巡游出租车130辆、公交车89辆。全县借助“四好农村路”、“城乡交通一体化”等有利政策,坚持客货邮资源相融合,统筹发展邮政快递物流行业。年末共有邮政、京东、顺丰等11家快递品牌入驻,2023年处理邮政快递4000余万件。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设置阳谷县,“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见《元和郡县图志卷十》阳谷亭即古阳谷亭),春秋时属齐国,故址在今平阴县南端,因在谷山(汉代称谷城山,今称黄山,在今平阴县东阿镇北)之阳而得名。

景阳冈酒文化

阳谷酿酒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酿造技术。传说早在4500年前,舜帝女儿仪狄就曾在此酿酒。张秋景阳冈一带饮酒酿酒盛行已久。唐玄宗年间,在景阳冈周边乡村出现数家酿酒作坊。宋神宗曾为景阳冈酒御赐“贵人佳酒”金匾,并征调京城,遂为“贡酒”。宋徽宗年间,景阳冈酒时称“透瓶香”、“三碗不过冈”和“出门倒”。元初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张秋成为鲁西商业中心,好酒随运河商船载往南北各地。

风景名胜

综述

阳谷县旅游景点有: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主要景点

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

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千米的阿城镇古运河畔,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千米张秋镇境内。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

荣誉称号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0年7月29日,阳谷县城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20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8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