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豆

更新时间:2024-04-19 08:41

陶豆为古代陶制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用于盛食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盛于商周,距今有6000多年。

简介

陶制食器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在“礼(’礼‘繁体)”字的组成中,“豆”也是主角,这充分说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

流传历史

人类掌握了火,就有了烧陶的条件。考古证明,最初的陶器是在篝火中产生的,生活在河流边缘的人类,用泥土混合着贝壳,捏塑一些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壶、罐,还有它们崇拜的神明走兽。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开篇讲道:“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 陶瓷原料的选取,需“掘地验辨土色”。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制陶业很广泛,制陶用的泥土也很充足。

设计工艺

工艺形状

陶豆的足呈喇叭形、镂空形等,这是马家浜文化的特色。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为环太湖流域母系氏族时期的典型文化。当时的先民已普遍使用陶豆,制作标准一致。根据考证,陶豆主要用来盛放“菜”。在古代,陶钵才是个人使用的餐具,与现代饭碗器具相似。陶豆的形状浅而小,不同于盛“饭”的钵,它只能盛放少量“副食”,很可能就是瓷盘的前身。主副食有所区别,这是稻作农耕社会派生出来的生活方式,也是东方饮食文化的传统特点之一。高而稳的陶豆,在使用中,既能突出豆器中“菜”的视觉效果,又与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相一致,方便夹“菜”,古人的聪明才智在此可见一斑。

卖萌雕刻

6000年前的“越狱兔

南京博物院一件6000年前的“陶豆”火了。陶豆的足上,雕刻着一对圆眼,三瓣嘴,活脱脱就是动漫里的“越狱兔”!网友“@动脉影”把这一发现,发在微博和网友们分享。就连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也说,“这么一比,还真像”。

“陶豆,是新石器时期的,距今有6000年了,是古人用来放肉酱的。”南博专家说,这件文物是从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的。陶豆的足上雕刻着“工”字形的花纹,两边各有俩小点,连在一起,像极了“越狱兔”。

“当时是母系氏族,说明手工已经挺发达了。”专家说,“兔脸”不是古人故意雕刻出来的,但在此时碰上网友们强大的想象力,就成了一种美好的时光交错的巧合。

文物研究

时代:东汉

尺寸:高6.7厘米,底径7厘米,口径11.5厘米。

重量:266克

特征:泥质红陶,呈酱色。敛口、深盘、短柄、喇叭状圈足。

来源:省博物馆拨交。

陶豆是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状突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春秋战国时,照明用的油灯灯具开始出现,豆灯就是当时照明工具,它是依照当时的食器——豆的形状制成。当时人们是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

从追溯豆灯的历史,去理解“”字的产生,我们就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命名的思维性与创造性。

文物发现

2022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文保部门对当地文物普查时发现一战国陶制食器陶豆,保存较为完整,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