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争

更新时间:2024-09-07 14:19

面折廷争,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 zhé tíng zhēng,意思是在朝廷上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出自《史记·吕太后本纪》。面折:当面指责过失。也作“廷争面折”“面折庭争”“面折廷诤”。争同“诤”,直言规劝。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吕后专政想让她的兄弟子侄都做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面折廷争,坚决不同意,而左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则从长计议就同意吕后的意见。王陵因此被罢官。吕后去世,陈平与周勃用计杀死想夺取政权的吕产、吕禄。

成语辨析

【近义词】面折廷诤、面折庭争、直言敢谏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刘安世为谏官》: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宋史.卷三四五.刘安世传》: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帝或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为殿上虎,一时不敬慑。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