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

更新时间:2024-07-01 22:09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又称黄牛灵应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水文遗址文化园内,始建于汉,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黄陵庙进行复修扩建,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

历史沿革

黄陵庙,原名黄牛庙,始建于汉朝。

唐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祠。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黄陵庙曾进行复修扩建,并增岛王殿作为祠庙主体建筑改祭神牛为主祭大禹,并从而改黄牛庙为黄陵庙。

建筑格局

黄陵庙尚存的群体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现保存禹王殿、武侯祠及山门。禹王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而阔、进深各五间,面积300余平方米,通高16米。殿顶飞檐走兽,大吻吞脊。殿内画栋雕梁,蟠龙绕柱。一纤巧精致的斗棋和龙吻鱼身檐桃,千奇百怪。采用了八架椽屋穿斗式梁架结构,同时也受抬梁式手法的影响。为增强建筑稳定性,其金柱、檐柱留有侧角,上下檐普柏枋和阑额的组合断面呈“丁”字形和额枋出头的卷杀。再如月梁、驼峰等用材适中朴素大方,这些都是早期遗风。

主要建筑

山门建筑在海拔75.56米的江边台地上。宋代尚见有两匹石马的山门,清嘉庆年以前为“敕书楼”,嘉庆八年(1803年)重庆府事赵田坤见敕书楼中殿宫墙因多年风雨飘摇而崩塌,宦囊乐输倡导重修,将敕书楼中殿改建为戏台,并撰刻(万世流芳)碑记至今尚存庙中。

黄陵庙现存山门为清光绪十二年(1886)冬季重新修建的,为穿架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外尚有石阶三十三步又十八级,寓意三十三重天和十八层地狱。

禹王殿是黄陵庙现存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修建在比山门地基高1.9米的台地上,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八架橼屋。原为灰筒、板瓦屋面,面阔进深均为五开间,面阔18.44米,进深16.02米,柱网面积295.4平方米,台明高19米,通高17.74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1983年,在拟定对黄陵庙禹王殿进行大修的同时,古建筑专家们对该殿进行了科学的勘测和论证,指出“据殿内梁额上的题字,它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在光绪十七年进行过较大规模的翻修,其主要构架和上檐斗拱仍然是明代的遗存,……结构简练明快,用材经济合理,是明代末期较好的建筑。”“一座单体建筑主要以台明、木构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大殿三大组成部分是完整的明代原物”。这就为禹王殿遭受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同治九年(1870年)长江历史上两次特大洪水而没有被冲毁基本作了定论。

从黄陵庙现保存的遗物、遗迹、水文碑刻、史志记载、民间传说中也可以证明禹王殿根本没有被特大洪水冲毁。

禹王殿内三十六根楠木立柱均保存有清同治九年(1870年)水平一致的洪水澄江泥痕迹,且高达37米。水淹波及阑额,下檐“玄功万古”匾被淹浸47公分,立柱黑黄分明,未被洪水浸淹的上端为黑色,即本色;被洪水浸淹过的下端为淡黄色,且澄江泥至今尚敷着在立柱表面的裂缝之中。

清咸丰十年(1860年)洪水未涉及此殿,清同治九年(1870年)洪水进殿水深1米。此殿建筑在比禹王殿基高2.7米的台地上,清雍正年间已有该殿,咸丰、同治年间重修过,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党三十军所部拆毁烧了。

祖师殿又称佛爷殿,清同治九年(1870年)洪水若再涨三步台阶即50厘米,水将进入此殿。该殿建筑在比屈原殿基高1.5米的台地上,据《游黄陵庙记》提供,此殿始建于明代,且明朝历代皇帝多信奉道教。毁败情况同屈原殿。

文物遗存

黄陵庙殿前下悬明惠王题书的“玄功万古”大匾,上悬清爱新觉罗·齐格书写的“砥定江澜”。禹王殿前的山门建筑,错落有致,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宜昌总镇罗缙绅主持修建,并题“神佑行人布帆无恙,踵成善举栋宇维新”的楹联。禹王殿梁枋上刻记有:“皇明万历戊午孟冬吉旦奉直大夫知夷陵州事豫章吴从哲徵事郎判官将事郎吏目三源候应得本镇善士……同建”。殿正面下檐匾额为阳剂“玄功万古”四字,落款是“崇帧岁次辛巳年季春月敕日立惠王题”上檐匾额阴刻“砥定江澜”四字,落款是“乾隆十四年岁冬己已觉罗齐格题并书”。

历史文化

建筑群中的祖师殿、戏楼、屈原殿早年虽毁,基础尚存,自然的精华、艺术的灵气集黄陵庙风景建筑于一体,激发拜锅者的诗情画意。历代有不少大文豪、大名人在此留下许多叙事游记,吟颂了不朽诗章。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留下复修此庙的记录碑刻《黄牛庙记》。全文225字。记载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后,率师入蜀,过此“因睹江山之胜,乱石排空。”又听取禹王、黄牛治水的传说而修建了毁颓的黄牛祠。此碑为庙内珍贵文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叙黄陵庙的水路行艰。宋代苏轼的《书黄牛庙诗后》叙,同元珍梦游峡江一庙,尔后政治失利:“日与元珍处,不复忆前梦矣。一日,与元珍溯峡谒黄牛庙。入门惘然,皆梦中所见”。黄庭坚的《黔南道中记》和陆游《入蜀记》都记载了黄陵庙的景观以及泉、山、滩的自然情状。清李拔的《凿石平江记......亲临履勘.设法筹划。群工雨集,万斧雷鸣”。叙事叙物的还如王士祯的《蜀道驿程记》等等不胜枚举。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有很多题记及古建筑结构记录着历来的水文情况,由此查明了1618年该庙重修以来历次洪水情况及若千次洪峰水位高度,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水文资料。更为珍贵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辙、苏轼、陆游、王士祯等著名大诗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诗章。颂吟内容有的是对黄牛岩的峭拔、江内险滩及行舟艰难的惊诧抒叹:如”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有的吟诵黎民祭祀禹王和神牛的盛况。如宋欧阳修诗:“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迎送神”。苏轼诗“庙前行客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还有很多诗描述了黄陵庙一带的山川风貌,风物民俗,动物花草。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黄陵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黄陵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水文遗址文化园内。

交通

自驾前往黄陵庙:从宜昌东站出发,大约51公里,约需52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