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公

更新时间:2023-08-14 19:46

国公,中国古代封爵名,始于北周,位等同或低于郡王,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

北周

尉迟纲

尉迟纲(517年—569年),字婆罗,鲜卑族,代地(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蜀国公尉迟迥的弟弟[1],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将领。

尉迟纲骁勇果敢,有力气,善骑射,很得舅舅宇文泰宠爱。收复弘农、攻克河北、出战沙苑、交战邙山,屡立战功。先后担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华州刺史、小司马、柱国大将军、大司空等职,封爵吴国公。公元569年(天和四年),尉迟纲在京师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武。

唐朝

尉迟恭

鄂国忠武公尉迟恭(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后改封鄂国公。

尉迟恭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李孝逸

李孝逸,淮安王李神通之子。李孝逸聪明好学,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历任给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等。曾两度率军抵御吐蕃军队的侵犯。武则天称制后,入朝担任左卫将军,深受武则天的亲遇。

光宅元年(684年),眉州刺史、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任命李孝逸为左玉钤卫大将军、扬州道行军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徐敬业。同年十一月,李孝逸攻克扬州,徐敬业败死,扬、润、楚三州得以平定。李孝逸因功升任镇军大将军、左豹韬卫大将军,改封吴国公。

李孝逸素有名望,自平定徐敬业之乱后,更是声望甚重,因此遭致武承嗣等人的忌恨陷害。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贬李孝逸为施州刺史。同年冬天(一作垂拱三年,687年),武承嗣使人诬告李孝逸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说逸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东西,当会有作天子的名分。武则天念李孝逸曾有功于己,便减免其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儋州。不久,李孝逸在儋州去世。景云初年(710年),朝廷追赠李孝逸为益州大都督(一作金州大都督)。

冯盎

冯盎(?―646年),字明远,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人,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

武德五年(622年),冯盎归顺唐朝,唐朝将其辖地设置高、罗等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耿国公。后来冯盎平定罗窦各洞的僚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获得赏赐财物不可胜数。冯盎占据之地纵横二千里,奴婢一万多人,珍奇宝物甚多。冯盎政治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贞观二十年(646年),冯盎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一作左骑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宋朝

赵枢

肃王赵枢,宋徽宗赵佶第五子,母不详。初封吴国公,后进建安郡王、肃王,历节度六镇。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围北宋都城汴梁,要以宋徽宗的子弟为人质,且求输两河。于是遣宰臣张邦昌从枢使斡离不军,为金人所留,约俟割地毕遣还,而挟以北去。

赵植

莘王赵植(1108-?),宋徽宗赵佶第十二子,母懿肃贵妃王氏。大观二年九月壬申,封子植为吴国公。

赵子奭

赵希瓐封荣王,诏:“太师、中书令荣王已进王爵,宜封三代,曾祖子奭赠太师、吴国公,祖伯旴赠太师、益国公,父师意赠太师、越国公。”

赵宗绛

赵宗绛,赵元俨孙,赵允良子,吴国公。

赵璩

信王赵璩字润夫,初名伯玖,太祖七世孙,秉义郎子彦之子也。生而聪慧。

初,伯琮以宗子被选入宫,高宗命鞠于婕妤张氏;吴才人亦请于帝,遂以伯玖命才人母之,赐名璩,除和州防御使,时生七岁矣。伯琮以建国公就傅,璩独居禁中。俄拜节度使,封吴国公,宰执赵鼎、刘大中、王庶等坚持之,命不果行。会秦桧专政,遂除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寻诏赴资善堂听读。绍兴十五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时伯琮己封普安郡王,璩官属礼制相等夷,号东、西府。逾年,改武昌军节度使。

苗继宗

苗继宗,宋仁宗苗贵妃之父。由于他的妻子是宋仁宗的奶妈、女儿是宋仁宗的贵妃,所以得封吴国公。

辽国

耶律颇的

耶律颇的,孤介寡合。重熙初,补牌印郎君。

清宁初,稍迁知易州。去官,部民请留,许之。

咸雍八年,改彰国军节度使。上猎大牢古山,颇的谒于行宫。帝问边事,对曰:“自应州南境至天池,皆我耕牧之地。

清宁间,边将不谨,为宋所侵,烽堠内移,似非所宜。”道宗然之。拜北面林牙。后遣人使宋,得其侵地,命颇的往定疆界。还,拜南院宣徽使。

大康四年,迁忠顺军节度使,寻为南院大王,改同知南京留守事,召拜南府宰相,赐贞良功臣,封吴国公,为北院枢密使。廉谨奉公,知无不为。

大安中致仕,卒。

金国

萧玉

萧玉奚族,帮助海陵王杀戮金太宗诸子,正隆五年进封吴国公官至金代右丞相、陈国公。

刘筈

刘筈刘彦宗次子。天眷九年八月,拜司空。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行台右丞相如故。天德元年,封滕王。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进封曹王。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政治家。

北宋宣和末年,从父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担任兼总军中六部事,累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卒,追封吴国公,予谥文简。

蔡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元朝

杨时

杨时(1053—1135)北宋哲学家、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将乐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晚年隐居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先后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1]被奉为“程氏正宗”,著有《二程粹言》等。

元朝至正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爵谥号。俱赠太师。杨时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胡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真德秀追封福国公。

亦黑迷失

亦黑迷失,维吾尔族人。他是元朝杰出的维吾尔族航海家。元仁宗念其屡使绝域,诏封吴国公。

明朝

朱元璋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朱国瑞(1328-1398),出生于元朝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公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汉族,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朱重八祖籍江苏徐州沛县 《明史.太祖本纪》称朱重八“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即:先从沛县迁至江苏镇江句容,后再迁江苏盱眙,最后定居于安徽凤阳。《明实录》、《天潢玉牒》等史籍中也有类似记载。 泗州即今天的江苏盱眙。南京明孝陵也有明确记载,所以朱重八祖籍出于汉高祖之地。注:明史说朱重八远祖居沛,后徙泗州等地,父后在濠州定居。

朱重八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

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一种武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军中称之为“朱公子”。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立为吴王,吴王府便设在应天。

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北伐大军按计而行。

徐达率兵先取山东,再西进,攻下汴粱,然后挥师澧关。朱元璋到汴梁坐镇指挥。明洪武元年(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元顺帝妥欢贴睦尔率后妃、太子和大臣,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军进入大都,元朝至此灭亡,蒙古在中国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