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

更新时间:2024-08-31 10:16

平顶山市,素有“鹰城”之称,河南省地级市。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处于暖温带北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总面积788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4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23年末,平顶山市常住人口492万人。

历史沿革

平顶山为古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应”“鹰”通假,故平顶山又称鹰城。平顶山市古为豫州地。

殷商时期,为应、桀部落。

西周,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韩、魏、晋、郑、楚。

秦统一后,平顶山境域属颍川郡三川郡南阳郡

汉代,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北部仍属颍川郡。

晋代,析颍川襄城郡,平顶山属河南郡、襄城郡、南阳郡。

南北朝时,先后分属鲁阳郡、襄城郡、南安郡汝北郡汝南郡顺阳郡汉广郡

隋朝,分属襄城郡和颍川郡。

唐代,先后分属汝州郡、许州郡、襄城郡。

宋元起至明清,分属汝州许州裕州

民国元年(1912年),分属豫南道豫东道豫西道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包括平顶山地区北部和西部大片区域在内的豫西抗日根据地,和包括平顶山地区南部和东部区域在内的豫中抗日根据地,打通了与冀鲁豫军区的联系。

解放战争时期,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初,临汝、鲁山、宝丰郏县叶县舞阳等相继获得解放,并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和民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豫陕鄂党政军机关在鲁山建立并开展工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中共豫西区委员会、豫西区行政公署、豫西军区在鲁山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顶山地区分属洛阳专区、许昌专区

1953年,平顶山煤田开始勘探开发。1954年,成立平顶山煤矿筹备处。

1956年1月,成立中共平顶山矿区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许昌专员公署平顶山办事处。

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为省辖。

1960年,撤销宝丰县,将原县属行政区域划归平顶山市,次年又恢复宝丰县制,仍归许昌专署领导。

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为平顶山特区,实行双重领导,以煤炭部领导为主,河南省领导为辅。

1968年3月,恢复平顶山市,同年3月,经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军区党委批准,成立平顶山市革命委员会。

1969年,设置新华区卫东区。1971年,建立西区。

1977年,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1979年舞钢区又划归许昌地区管辖

1982年,舞钢区重新划入平顶山市。1981年11月,成立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市革命委员会。

1983年9月,分属许昌地区的鲁山、宝丰、叶县三县划归平顶山市管辖。

1986年2月,又将许昌地区的襄城县和郏县、洛阳地区的临汝县划归平顶山市。

1988年6月,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

1990年9月,撤销舞钢区,设立舞钢市。

1994年8月10日,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

1996年12月,襄城县又划归许昌地区。

1997年12月18日,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

2021年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同意平顶山市宝丰县撤销城关镇,设立父城街道;撤销杨庄镇,设立文峰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辖4个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舞钢市汝州市,共有乡33个、镇51个、街道60个。市人民政府驻地新城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全境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40千米,东与许昌市襄城县漯河市舞阳县驻马店市西平县遂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汝阳县嵩县毗邻;南与驻马店市的泌阳县南阳市方城县南召县缘连;北与洛阳市的伊川县郑州市登封市许昌市的襄城县禹州市接壤。总面积78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状。地貌类型众多,有山脉、丘陵、平原、河流、盆地等。西部以山地为主,多数山峰海拔500—1000米,部分山峰海拔在1000—1600米,最高山峰是鲁山县西部边界的尧山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东部以平原为主,在低山和平原之间,分布着高低起伏的丘陵。从南北看,大体有三列呈北西、南东展布的山地夹两组河谷平原。北部是箕山,中部是外方山东段及平顶山市区以北低山,南部是伏牛山东段及其余脉。北部夹北汝河冲洪积平原,南部夹沙河、澧河等冲洪积平原。其海拔大多在300~700米之间,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

气候

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量小,四季分明。由于受季风影响,冬季盛吹北风,空气干燥,雨雪偏少,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雨量减少,随着冬夏季环流转换,四季分明。2020年平顶山市气候基本特点是: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9摄氏度,为建站以来第二高;年平均降水85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9%;年平均日照时数1742.7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256.7小时。年内,冬季全市出现雨雪、大雾、大风、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其中雨雪、大雾对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等带来不利影响,冻害造成局部灾情。春季出现的干旱、大风给农业经济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较重损失。夏季7月凉爽多雨,暴雨造成局部灾情。秋季灾害性天气少且影响程度轻。12月份气温、日照正常,降水偏少。

水文

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由降水补给,故在时空分布上非常不均匀。全市多年地表径流量为15.66亿立方米,地下水水储量为7.8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8.34亿立方米。各类水库170座,年均水资源总量30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平顶山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水资源现状较丰富。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条,自北向南主要河流有北汝河、沙河、澧河、甘江河、滚河。大型水库5座,即白龟山水库、昭平台水库、石漫滩水库、孤石滩水库、燕山水库。

植物资源

平顶山市位于华中动、植物区系与华北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上,动、植物种类较多。植物总计248科1014属2376种,经济价值较大的1000多种,全市林木覆盖率为16.9%。用材树种主要有松树、杉树、泡桐树、杨树、柳树、椿树、榆树、槐树、楝树、楸树等;其他林木主要有核桃树、桃树、梨树、柿子树、苹果树、辛夷树、猕猴桃树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烟叶、红薯、大豆、高粱、谷子、绿豆、芝麻、油菜、棉花、荞麦、豇豆等,其中烤烟种植基地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叶基地之一。

动物资源

平顶山市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陆栖脊椎动物226种,占河南省的46.6%。属国家和省重点的动物31种,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水獭、青羊、金雕、麋、红隼、鸳鸯、长耳鹅鸱、短耳鸱、白头鹞、红脚隼、苍鹰、大鲵、红腹锦鸡、灵猫等。饲养动物主要品种有南阳黄牛、郏县红牛、驴、长白猪、约克夏猪、山羊、绵羊、寒羊、兔、鸡、鸭、鹅、鸽子等,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优良品种之一。鱼类资源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银鱼。

矿产资源

平顶山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已知矿产58种。其中优势矿产有煤、盐、铁、铅、耐火黏土、石灰石、熔剂灰石和硅石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数为119个,其中大型23个、中型35个、小型48个、其他13个。煤炭蕴藏极为丰富,含煤面积约650平方千米,储量103亿吨,保有储量32.5亿吨,占河南省总储量的51%,素有“中原煤都”之称。主要煤田分布在平顶山市区、石龙区的韩梁地带及汝州市南等地区。位于叶县南部的叶县盐田,岩盐探明储量20.9亿吨,远景资源3300亿吨,居全省第1位,是中国第二大井盐田,有“中国岩盐之都”之称。铁矿石储量9.7亿吨,其中铁矿石工业储量为6.61亿吨,占全省储量76.3%,是全国的十大铁矿之一。铝土储量2974万吨,远景储量3.29亿吨;石膏储量3.2亿吨;磷储量1亿吨;水泥灰岩储量15亿吨;熔剂灰岩储量7712万吨。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平顶山市常住人口49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0‰;死亡人口4.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10‰;自然减少人口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42‰。

截至2022年末,平顶山市常住人口496.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2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8%,比上年末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77‰;死亡人口3.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56‰;自然增加人口0.1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21‰。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平顶山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48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居多,其次为满族及蒙古族,其他4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平顶山市地区生产总值27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29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增加值1380.48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7.5:41.7:5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57元,比上年增长3.7%。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平顶山市财政总收入293.34亿元,比上年下降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3亿元,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148.67亿元,下降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50亿元,增长2.1%,其中民生支出290.82亿元,下降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8.5%。

2023年,平顶山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2.8%。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6%,民间投资下降9.2%,工业投资增长18.4%。

2023年,平顶山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0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987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9元,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7,比上年减少0.06。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19元,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878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16元,增长9.9%。

第一产业

2023年,平顶山市粮食种植面积446.6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8千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20.85千公顷,增加0.1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25千公顷,增加0.43千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34.29千公顷,增加0.3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53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

2023年,平顶山市粮食产量223.18万吨,比上年减少5.16万吨,减产2.3%。其中,夏粮产量114.26万吨,减少8.09万吨,减产6.6%;秋粮产量108.92万吨,增加2.94万吨,增产2.8%。小麦产量114.22万吨,减少8.10万吨,减产6.6%。

2023年,平顶山市油料产量16.56万吨,比上年增加0.42万吨,增产2.6%。其中,花生产量13.88万吨,增加0.35万吨,增产2.6%。蔬菜产量231.47万吨,减少0.06万吨,减产0.03%。食用菌产量11.84万吨,增加0.02万吨,增产0.2%。瓜果产量24.26万吨,增加0.22万吨,增产0.9%。

2023年,平顶山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3.24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26.04万吨,增长8.5%;牛肉产量1.87万吨,下降11.8%;羊肉产量1.73万吨,下降2.9%;禽肉产量3.60万吨,下降21.0%。禽蛋产量17.3万吨,下降1.3%。牛奶产量24.71万吨,增长7.5%。年末生猪存栏220.58万头,比上年末下降5.8%;全年生猪出栏342.02万头,增长4.5%。

第二产业

2023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制企业增长3.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6%,私营企业下降6.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9%,制造业增长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分重点产业来看,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6.9%;传统支柱产业增长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2.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4%;高技术产业增长54.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高载能行业增长2.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9%。

2023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8.1%,利润总额下降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08元,比上年增加0.39元。

2023年,平顶山市建筑业总产值1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0.4%。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178.6亿元,下降30.7%。

第三产业

2023年,平顶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962.23亿元,增长6.0%;乡村221.95亿元,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949.13亿元,增长5.2%;住宿餐饮业235.05亿元,增长10.1%。在限额以上单位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3%;烟酒类增长7.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7.3%;金银珠宝类下降17.4%;日用品类下降4.2%;中西药品类增长17.8%;棉麻类增长15.9%;通讯器材类增长30.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10.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82.4%。

2023年,平顶山市邮电业务总量6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含快递)17.98亿元,增长29.0%;电信业务总量44.84亿元,增长18.7%。快递业务总量1.21亿件,增长61.7%;快递业务收入14.03亿元,增长78.7%。年末互联网用户198万户,10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为29.0%。

2023年,平顶山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0.32亿元,比上年下降2.2%,其中住宅投资94.01亿元,下降3.6%。商品房销售面积213.43万平方米,下降31.3%,其中商品住宅200.25万平方米,下降31.0%。

2023年末,平顶山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2.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其中境内住户存款余额3286.31亿元,增长12.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53.29亿元,增长9.6%,其中境内住户贷款余额851.76亿元,增长16.5%。

2023年,平顶山市货物进出口总值56.94 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出口总值54.61亿元,下降3.3%;进口总值2.33 亿元,增长56.5%。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15个。实际到位资本0.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23.60亿元,增长9.2%。

2023年末,平顶山市共有上市公司5家。发行股票5只(存量),其中发行A股4只,发行境外股票1只。2023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63.03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526.93亿元。

2023年,平顶山市保险保费收入91.08亿元,比上年下降2.4%。分业务种类看,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7.24亿元,比上年下降7.0%。2023年末全市保险业赔付支出3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分业务种类看,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2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末,平顶山市共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4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启动实施2个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全年授权专利3441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2939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697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1.91亿元。

教育事业

2023年,平顶山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2万人,在校生9.5万人,毕业生2.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1万人,在校生3.7万人,毕业生1.2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万人,在校生3.7万人,毕业生1.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8万人,在校生14.5万人,毕业生4.3万人。初中招生8.9万人,在校生27.5万人,毕业生8万人。小学招生7.5万人,在校生49万人,毕业生8.9万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172人,在校残疾儿童173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6.4万人。

中学教育

高等院校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平顶山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0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5437万卷(件)。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平顶山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98个,其中,医院11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0个,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 2835个,门诊部9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急救中心5个,采供血站(机构)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7个,其他卫生机构10个。卫生机构床位37283张,其中,医院28910张,卫生院5983张。卫生技术人员380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877人,注册护士16270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4677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992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430人,妇幼保健院(所、站)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105人。全年总诊疗人次3341.79万人次(不含核酸检测人次数),总出院人数1033.84万人。

体育事业

2023年,平顶山市运动员获得全国冠军3个,获得省级及以上比赛奖牌数373枚,其中,金牌100枚、银牌127枚,铜牌146枚。全年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1.332万人次。拥有体育场地数量18225个,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297.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3年,平顶山市新增城镇就业7.9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93人。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0万人,带动就业7.50万人。截止2023年底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50.32万人。

2023年末,平顶山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60.2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8.57万人,城镇职工参保人数91.70万人(含在职人员67.71万人,退休人员23.99万人)。基本医疗参保人数483.3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6.9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27.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405.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5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7.24万人。

2023年末,平顶山市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77亿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员1.98万人;发放农村最低保障金3.04亿元,共保障农村低保人员11.4万人。

交通运输

平顶山市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千米。兰南、宁洛、二广、郑尧、焦桐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郑万高铁从该市通过,并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郏县设站。

2023年,平顶山市公路货物运输总量0.95亿吨,比上年下降9.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462.53亿吨公里,增长0.9%。公路旅客运输总量0.51亿人次,是上年的4.85倍。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30.88亿人公里,是上年的4.96倍。

公路

铁路

平顶山市地处京广铁路和焦枝铁路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千米,设有平顶山东站平顶山站平顶山西站宝丰站鲁山站郏县站

高速铁路郑万高铁郑渝高铁,已通车)、平漯周高速铁路(建设中)

普速铁路三洋铁路

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

主要车站:郏县站、平顶山西站、平顶山南站

郑万高铁(郑渝高铁)途经河南、湖北、重庆三省市,最高设计时速350千米,其中重庆至万州段已于2016年11月开通运营。

2019年12月1日,郑万高铁河南段正式开通运营。此次开通的郑州至襄阳段全长389千米,从郑州东站引出,向西南经许昌、平顶山、南阳,经邓州进入湖北省境内,终到襄阳,共设郑州东站郑州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郏县站平顶山西站拐河北站越行站)、方城站南阳东站邓州东站襄阳东站等11座车站,初期运营时速300千米。

平漯周高铁为高速铁路,双线,电力牵引,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千米/小时。

平漯周高铁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境内,线路西起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向东经平顶山南、舞阳县北,在漯河市与京广高铁漯河西站并站,经周口市商水县北后,折向南引入郑阜高铁周口东站,正线长度199.679千米,平顶山市境内66.369千米,漯河市境内82.605千米,周口市境内50.705千米。

机场

建设鲁山军民合用机场,谋划推进郏县、叶县、汝州通用机场,形成“一主三副”航空布局。

历史文化

西周时期,平顶山市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又称鹰城。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有千手观音证道祖庭香山寺、千年古刹风穴寺、国家重大考古发现汝官窑遗址苏轼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街书会,是河南曲剧的发源地和世界叶姓、刘姓、应姓、沈姓的祖籍地。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底,平顶山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64处,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14处。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0月,平顶山市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0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2019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2019年度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1月28日,被评为2020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6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2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结果,平顶山市通过复审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2年8月,入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

2022年11月,入围全国数字城市百强榜。

2023年10月,入选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