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

更新时间:2024-06-17 20:19

湘桥区,隶属广东省潮州市,为潮州市的中心城区,东与饶平县汕头澄海区交界,西与潮安区枫溪区相连,南与潮安区澄海区相接,北与潮安区饶平县接壤,总面积325.3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湘桥区辖5个街道、4个镇,区政府驻新洋路北段区机关楼6层。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常住人口57.84万人,城镇化率89.07%。

历史沿革

春秋,今湘桥区为百越之地。

秦统一中国,始建郡县制,今湘桥区属南海郡

汉,为南海郡揭阳县地。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析揭阳地置海阳县,今湘桥地域属海阳县;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今湘桥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梁,置东扬州,后改称瀛州,今湘桥地域属瀛州之义安郡。陈永定年间废瀛州,今湘桥地域属义安郡海阳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义安郡,省海阳县,在义安郡境置义安县,湘桥地域属义安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在义安郡境立潮州

唐至清,湘桥地域均属潮州之海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东省海阳县同名,海阳遂改为潮安,湘桥地域属之。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实行分区自治,潮安县分8区,今湘桥地域属第一区(中山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把原8个区合并为5个区。今湘桥地域直属潮安县政府管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潮安县裁区缩编,设20个乡、镇。今湘桥地域为在城镇(包括长仁镇、里和镇、艮德镇、东关镇)之全部及南厢乡、西厢乡之部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潮安置8个区,湘桥地域为附城区的全部以及仁和区、荣意区的部分。

1950年,潮安原8个区按顺序改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区),今湘桥属地为第一区;7月,改为城关镇,置桥东、西关、南关、北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0个办事处;

1953年1月,城关镇、意溪镇以及城关镇郊的厦寺乡和宫后村从潮安县划出,设立潮安市,7月,改称潮州市,为省辖。下辖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第六街道、第七街道;

1958年11月,撤销潮州市,改设城关镇人民公社,下辖湘桥、西湖、金山、太平、南春5个管理区。

1959年7月,城关镇人民公社改为潮州镇(县级,隶属潮安县)。

1960年9月,潮州镇5个管理区改称分社。

1980年,从潮安县析出潮州市,恢复潮州市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辖区为原潮州镇、潮安县的镇郊公社以及意溪公社的下津大队,磷溪公社的卧石、社光、六亩、黄金塘4个大队。下辖第一街道、第二街道、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城东公社(1981年12月改称桥东公社)、城西公社。

1983年7月,潮安县并入潮州市。

1989年1月,潮州市归省直接领导,并享受市(地)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0年1月,潮州市定为副地级市。

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地级市,划入饶平县),原潮州市划为湘桥区、潮安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6年1月,第六街道(意溪)撤销街道,划归潮安县管辖;潮安县的沙洲乡、吉街乡划归潮州市管辖。

1992年5月,从潮安县的枫溪镇划出陈桥、山、花园、大新乡等13个管理区和古巷镇东埔管理区,设立相桥区风新街道。

1995年12月,风新街道的池湖、蔡陇2个管理区划归枫溪区管辖。

2013年6月,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划归潮州市湘桥区管辖。

2017年1月,铁铺镇整体托管凤泉湖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

2020年1月,铁铺镇回归湘桥区管理,潮州新区实行区园融合,委托湘桥区管理。

2021年3月,撤销湘桥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设立太平街道。撤销南春街道、西新街道,设立西新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湘桥区辖5个街道、4个镇:桥东街道城西街道凤新街道太平街道西新街道意溪镇磷溪镇铁铺镇官塘镇。另辖:红山林场、开发区、潮州市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52个社区和120个行政村。区政府驻新洋路北段区机关楼6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饶平县、汕头市澄海区交界,西与潮安区枫溪区相连,南与潮安区汕头市澄海区相接,北与潮安区饶平县接壤。总面积325.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桥区,地貌北部高,南部低,白北向南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逐渐过渡。主干河道韩江白西北向东南斜穿境区。

气候

湘桥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年平均雨量1668.3毫米,年平均气温22.6°,年平均日照1996.6小时,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南风,冬季为偏北风,极少霜期。

水文

湘桥区境内主要河流有8条,分别为韩江干流、韩江北溪支流、韩江西溪、韩江东溪、文祠截洪溪、文祠归槽河、桂坑河和金沙溪。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0年,湘桥区耕地面积3649.92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36.93公顷,粮食产量25120吨;造林面积0.01万公顷,森林面积1.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6%。

生物资源

湘桥区境内山区林地材用林树种有100多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三尖杉、南方红豆杉、黄杞、珍珠栗、锥栗、黧蒴栲、南岭栲、柯树、大果石柯、朴树、榔榆、白桂木、榕树、木莲、阴香、樟、黄樟、牛筋树、潺槁树、华楠、黄桢楠、猴高铁、蕈树、细柄蕈树、海南蕈树、大果马蹄香、杜仲、围涎树、皂荚、苦木、楝树、香椿、红椿、油桐、五月茶、秋风、黄桐、粗糠柴、乌桕、南酸枣、铁冬青、无患子、香皮树、笔罗子、拐枣、华杜英、破布叶、木棉、假苹婆、毛药红淡、木荷、胡桐、薄叶红厚壳、多花山竹子、岭南山竹子、柞木、长叶柞目、八角枫、长毛八角枫、铁榄、乌材、罗浮柿、黄牛奶树、老鼠矢、破布木、厚壳树、山牡荆等。

湘桥区境内野生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主要有:垂穗石松、卷柏、海金沙、金毛狗、乌毛蕨(贯众)、三尖杉、蕺菜(鱼腥草)、山蒟、粗叶榕、火炭母、商陆、威灵仙、山木通、黄连、阔叶十大功劳、木防己、冷饭团、异形南五味子、龙芽草、金樱子、望江南(草决明)、决明、金钱草、绿花崖豆藤、野葛、鸡骨香、秤星树、毛冬青、粤蛇葡萄、翻白叶树、毛花猕猴桃、黄毛猕猴桃、多花猕猴桃、了哥王、金锦香、刚毛刺五加、女贞子、三脉马钱、马蓝、匍匐九节、茜草、钩藤、山银花、艾、大泽兰、毛大丁草、羊耳菊、千里光、豨莶、苍耳、淡竹叶、金丝草、广东万年青、海芋、千年健、犁头尖、谷精草、萱草、麦冬、七叶一支花、土茯苓、黑紫藜芦、仙茅、射干、红豆蔻、艳山姜、石斛、石仙桃、绶草等。

湘桥区境内有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主要有参环毛蚓(地龙)、宽体金线蚂蟥(水蛭)等;软体动物,主要有蚌、田螺、石螺、蚬、蜗牛、蛞蝓等;节肢动物,主要有蝉、大刀螂、竹筒蜂(乌蜂)、蜣螂(牛屎核)、蜚蠊、蟋蟀、蝼蛄、蜈蚣等。

湘桥区境内有脊椎动物:鱼类,据调查,湘桥区除四大家鱼外,野生杂鱼有几十种。主要有鲫、团头鲂、蝙、赤眼鳟、银鲷、泥鳅、鲶、鳗鲡(白鳝)、鲻鱼、黄鳝、叉尾斗鱼和圆尾斗鱼等;两栖类,主要有黑眶蟾蜍、花姬蛙(地牛)、虎皮蛙(水鸡)、沼蛙、棘胸蛙(石蛤)等;爬行类,主要有乌龟、大头平胸龟、鳖、壁虎(钱龙)、大壁虎(蛤蚧)、蟒蛇(琴蛇)、灰鼠蛇、金环蛇、银环蛇(雨伞柄)、眼镜蛇和眼镜王等;鸟类,主要有鹈鹕(布袋鹤)、鸬鹚、池鹭、白鹭、大雁、绿翅鸭、绿头鸭、红脚隼(舅龟鹰)、灰胸竹鸡、鹧鸪、雉鸡、白胸苦恶鸡(田鸡)、白骨顶(乌鸡)、针尾沙雉、山斑鸠(花甲)、珠颈斑鸠、褐翅鸦鹃(大毛鸡)、小鸦鹃(小毛鸡)、四声杜鹃、杜鹃、桑鹃(嫂侯)、鱼狗、白胸翡翠、斑啄木鸟、家燕、白头鸰、棕背伯劳、黑卷尾、普通八哥、红嘴兰鹃、秃鼻乌鸦、大嘴乌鸦、喜鹊、乌鸦、鹃鸲、画眉、褐胸嗓鹛、麻雀、红胁绣眼鸟(青啼鸟)等;哺乳类,主要有蝙蝠、狐、猪獾(粉猪)、水獭、果子狸、大灵猫、小灵猫、野猪、穿山甲、豪猪(河猪)和野兔(华南兔)等。

林业资源

湘桥区有森林公园7个,其中省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区级森林公园2个、镇级森林公园3个。

矿产资源

湘桥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飞天燕”高岭土(瓷土矿)、建筑用石矿、砖瓦粘土矿、河砂、花岗岩和黄蜡石等。其中瓷土矿埋藏量丰富,探明储量3200多万吨。建筑用石矿和河砂矿量也丰富,主要分布在意溪镇、凤新街道和韩江河道一带。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户籍人口51.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3万人;常住人口57.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9.07%。出生人口3878人,出生率7.63‰,死亡人口4193人,死亡率8.24‰,自然增长率为-0.62‰,比2022年下降0.09个千分点。

经济

综述

2022年,湘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为31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亿元,增长11.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5.0%;第二产业增加值89.04亿元,增长3.5%,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35.8%;第三产业增加值217.11亿元,增长1.8%,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9.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1%、28.2%和68.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3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8138美元),增长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全国水平的63.9%,全省水平的53.7%。

2023年,湘桥区地区生产总值3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3.33亿元,下降7.9%;第三产业增加值223.80亿元,增长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0.5%。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1%,二季度增长0.8%,三季度增长0.1%,四季度增长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00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806美元),比上年增长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国水平的61.6%,全省水平的51.4%。

2023年,湘桥区城镇新增就业2641人,比上年增加276人。全区登记失业人员数1191人。

2023年,湘桥区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0.1%。各类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5%、2.6%和0.9%;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下降0.6%、0.4%、0.9%、2.2%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9%。

2023年,湘桥区固定资产投资额68.94亿元,同比下降19.2%,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38.04亿元,下降0.1%;民间投资额34.65亿元,下降32.2%;基础设施投资额25.92亿元,增长1.1%。从投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0.02亿元,下降93.7%;第二产业投资9.74亿元,增长2.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0%;第三产业投资59.18亿元,下降21.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30亿元,下降38.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51.74万平方米,下降8.2%,商品房销售面积69.59万平方米,下降7.9%。

2023年,湘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7亿元,下降9.7%。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9.21亿元,下降9.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0%;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3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5.0%;卫生健康支出下降3.2%;节能环保支出下降3.8%;城乡社区支出下降68.3%;农林水支出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6.9%;住房保障支出下降15.8%;粮油物资储备支出下降74.7%。2023年全区税收收入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4.5%。

第一产业

2023年,湘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1万亩,比上年增长1.8%;粮食产量2.53万吨,比上年下降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34万吨,同比增长1.0%;水果产量8.62万吨,增长0.8%。全年肉类总产量0.79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猪肉产量0.41万吨,增长11%;牛肉产量0.01万吨,下降4.6%。禽肉产量0.37万吨,增长7.7%;禽蛋产量0.09万吨,下降4.6%。年末生猪存栏2.54万头,下降11.1%;生猪出栏4.81万头,增长7.5%。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湘桥区工业增加值63.20亿元,比上年下降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3亿元,同比下降16.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1%,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9.0%,股份制企业下降20.1%。主要行业中,规模以上六大主要行业实现增加值28.63亿元,同比下降17.1%,食品制造业增长19.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下降61.1%、1.1%和32.0%。全年规模以上165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1亿元,比上年下降67.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09亿元,增长202.8%;股份制企业5.15亿元,下降7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4亿元,下降40.5%;私营企业2.17亿元,下降57.9%。分门类看,制造业5.65亿元,下降7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35亿元,增长12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06元,比上年增加0.37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0%,下降3.34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3年,湘桥区建筑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全区在库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1家,建筑业总产值4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2023年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3.15万平方米,下降0.1%,竣工产值18.43亿元,增长12.0%。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湘桥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60亿元,增长1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34.94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下降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6.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23.63亿元,增长2.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55.2%,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8.9%。

2023年,湘桥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53.1%,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44.0%。1-11月,全区邮政业务总量19.87亿元,增长25.4%,通信业务总量7.98亿元,增长9.1%。

国内贸易

2023年,湘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89亿元,同比增长3.2%。限额上批零业商品销售额119.01亿元,增长0.3%,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销售额增长2.2%,饮料类商品增长17.1%,烟酒类商品增长3.1%,日用品类增长24.5%,书报杂志类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5%,中西药品类增长0.6%,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下降8.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6.5%,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2.7%,汽车类下降24.9%。限额上住餐业营业额4.33亿元,增长62.2%。其中,客房收入增长86.0%,餐费收入增长53.5%。

对外经济

2023年,湘桥区对外经济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进口1.29亿美元,增长264.3%。年末拥有“三资”企业113家。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7.20亿元,比年初增长8.8%,其中住户存款717.80,增长12.5%;贷款余额474.63亿元,增长6.2%。

交通运输

2023年,湘桥区货物运输量0.07亿吨,增长6.2%;货物周转量10.06亿吨公里,增长9.5%。全年旅客运输量0.003亿人,增长73.0%;旅客周转量1.16亿人公里,增长124.6%。

潮州—漳州高速公路沈海高速潮汕环线高速、539国道过境湘桥区。

政治

更新于2024年5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拥有各类中小学校110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14所,小学7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为7.73万人。其中,高中0.7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0.06万人,初中1.49万人,九年一贯制1.94万人,小学3.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80人。全区专任教师0.37万人(含民校)。幼儿园142所,专职教师0.17万人,在园幼儿2.08万人。

湘桥区拥有: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74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高级技术职称0.09万人,中级技术职称0.43万人,初级技术职称1.21万人。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343项,比上年下降7.8%,其中,发明专利68项,增长13.3%。全年申报科技项目6个,立项科技项目3个;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6家,比去年多3家。年末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1家,累计建成省级工程中心13个,市级工程中心28个。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2023年共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

文化事业

2022年,湘桥区新增潮州抽纱等36项区级非遗项目,潮州大锣鼓、潮州玉雕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拥有国家二级文化馆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1个。全区9个文化站均达到省二级文化站以上等次,其中特级站1个,一级站3个,二级站5个。年末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18.22万册(含电子书),其中少儿文献3.14万册。

国家二级文化馆:潮州市湘桥区图书馆。国家三级图书馆:潮州市湘桥区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拥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453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各类门诊部、所234个,专科防治站5个,卫生防疫站197个,其他卫生事业机构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465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38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7人,注册护士576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共有文体公园15座,社区体育公园3座,五人制和七人制足球场8个。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校园体育。全年全区共举行赛事活动40场,带动体育锻炼人数约6.18万人次;全年全区校园体育项目获得全国奖项2项,获得省级奖项56项。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25万人,下降1.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52万人,下降2.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9万人,增长1.7%;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1万人,增长3.6%,其中,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4万人。

截至2023年末,湘桥区在册低保人数2839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数590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已保人数2249人,低保人数占全区户籍人口的0.5%;农村五保供养人数656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156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053人。救助困难对象47户120人次;实施慈善救助95人。年末全区共有镇办敬老院3所,床位数74张。

历史文化

2020年,湘桥区共有文化馆(站、室)13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7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7处,市级48处,未定级95项,各级非遗项目2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8项,市级4项,区级6项,各级非遗传承人87人,其中国家级5人,省级11人,市级34人,区级37人,省级非遗基地3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广东省潮州市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彩瓷是清末潮州艺人运用新型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融合国画技法所创造的瓷器彩绘艺术。其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上世纪八十年代,潮州彩瓷出口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汕头口岸的60%以上。“堆金牡丹花鸟三百件天球瓶”,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

2014年,潮州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广东省潮州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2008年,茶艺(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广东省潮州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枫溪手拉朱泥壶朱泥壶用料选取本地陶矿红泥加工而成,制作采用拉坯车旋转制陶技法,手工拉坯成型。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桨、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

2014年,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粤绣(潮绣)

粤绣(潮绣),广东省潮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潮绣,是四大名绣中粤绣的一种,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一带,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为题材。主要品种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针法则有垫、绣、拼、缀等100多种。潮绣所表现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有着独特的风格。

2006年,粤绣(潮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广东省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木雕,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一项民间雕刻艺术,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精细雕刻著称,主要工艺流程为拟图稿、凿粗胚、精细雕刻、髹漆贴金等几道工序。

2006年,潮州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

潮剧有悠久的历史,其传统剧目一是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杂剧,一是来自地方民间传说。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地方民间艺术和民间音乐。其语言注重本色及文采,大量运用方言、俚语、歇后语、比生动形象,童趣盎然。唱腔及伴乐轻婉低回,抒情优美、富于变化。唱腔分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不同情绪的曲调和头板、二板、三板等不同板式。

2006年,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菜烹饪技艺

潮州菜,简称潮菜,是广东菜的三大流派之一。在选料、制作、火候、调味和营养配置等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以精于烹制海鲜见长,烹饪技法主要有炸、炊(蒸)、焖、煎、泡、焯、炒、炖等。重视原汁原味,宴席上多蘸料、酱碟。制工细致精巧,素菜荤做、粗菜精做与众不同。崇尚清淡口味,调味手法独特。宴席重视甜菜、汤菜,还穿插考究的工夫茶。

2009年,潮州菜烹饪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

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广东省潮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铁枝木偶俗称“纸影戏”,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清代,随着玻璃的广泛使用,艺人们将纸幕改为玻璃屏幕,此后又模仿潮州戏的舞台装置与表演程式,将玻璃去掉,改为“阳窗纸影”,并采用铁枝操纵表演,但仍保持皮影戏在背后操纵的特点。是潮州地区婚丧节庆、游神赛会等民俗活动重要的文艺表演形式之一。

2006年,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剪纸(广东剪纸)

剪纸(广东剪纸),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以形式区分,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并采用夸张、变形手法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成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

2006年,剪纸(广东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广东潮州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音乐,是以潮州方言的声、韵、调作为音乐语言基础的乐种。形式多样,曲目丰富,它的演奏形式和乐器组合灵活多样。有较强的表现力。还有着独特的音阶和旋律结构。调式则有重六、轻六、反线、活五、轻三重六等表现不同情绪的多种变化。

2006年,潮州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歌册(潮州歌册)

歌册(潮州歌册),广东省潮州市传统曲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歌册俗称“笑歌册”,因发源于广东潮州,又称“潮州歌册”。是用潮州方言创作、演唱的长篇叙事韵文,属说唱文学。唐朝时,潮州民间艺人根据佛教教义中的故事编写成新的“变文”,说唱时配一弹拨乐器,自唱自弹,称为“弹词”。后来,歌册内容发展到历史故事、公案故事、民间传说等,还有用歌册形式编写的杂歌。

2008年,歌册(潮州歌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彩(潮州花灯)

灯彩(潮州花灯),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花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厚。可分为屏灯和挂灯两大类型。一是彩扎的立式屏灯,二是彩绘的挂灯。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灯屏,它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表现题材,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形象等,再装配灯光加以映衬。挂灯以藤竹木和金属条片做成框架,外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在表面彩绘诗画图文,再依造型需要镶嵌装饰缨络、螺钿、珠串、铜片等,呈现出古雅典丽的风格特色。

2008年,灯彩(潮州花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镶嵌(潮州嵌瓷)

镶嵌(潮州嵌瓷),流传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嵌瓷,是潮汕地区特有的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兴旺。出现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的创意。清代,潮州各地采用嵌瓷装饰祠堂、民居更加广泛。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瓷碗,供裁剪并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戏曲人物,用于装饰建筑物或庭园室内。

2011年5月23日,镶嵌(潮州嵌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91。

抽纱(潮州抽纱)

抽纱(潮州抽纱),广东省潮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唐代潮州刺绣极为盛行。至清代光绪年间,潮绣艺人开始将西方国家传入的刺绣抽通工种与潮州传统刺绣工艺融汇贯通,推陈出新,形成技艺独特的民间手工艺。抽纱产品中的精工、高档、技艺要求高、难度大的品种,唯潮州抽纱产区能全程圆满完成。

2014年,抽纱(潮州抽纱),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方言

潮州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的大部分地区,梅州市丰顺县,以及海外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次方言。

潮汕地区内各地的潮州方言在语音上存在大同小异。潮汕方言旧时称潮州方言,以潮州府城(今潮州湘桥区)话为标准。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

风景名胜

开元寺

开元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位于潮州市区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建开元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简称开元寺。寺院为宫殿式建筑。中轴线依次为照墙、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路为客堂、地藏阁、斋堂、云水堂、香积厨、祖堂,西路为方丈厅、观音阁、六祖堂、伽蓝殿、诸天阁。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2001年7月,开元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1988年1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驸马府

许驸马府,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系宋太宗曾孙女德安郡主之婿许珏的府第。座北朝南偏东8度,面宽42米,进深47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大厝前堂为五开间,加上两侧插山厅和插山房则分别为七开间、九开间,这与《宋史·舆服志》中规定的府第等级相吻合。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古朴大方。为现存潮州“府第式”民居的最早形制,被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1996年11月,许驸马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相传有九十九条窑之多,号称“百窑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史迹点之一。2017年,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规模最大的Y10号窑址保护展示项目立项。2021年,笔架山潮州窑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01年6月,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座落于韩江东岸、笔架山西麓,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韩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元祐五年(1090),苏轼为撰碑记;今祠内留存有历代碑刻四十面,是了解潮州文化历史的珍贵资料。景区现占地134.64亩,建筑群体总面积超11868平方米。集亭台楼阁、青山碧涧于一体,景观错落有致、层次井然。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己略黄公祠

己略黄公祠,位于潮州市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坐北向南,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堂内装饰着精美绝伦的木雕,木雕在雕刻手法上采用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技法;在外形色彩上充分采用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整座建筑物装饰轻重有别,层次分明,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2001年6月,己略黄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潮州古城,建于1000多年前,是潮州文化遗产的核心承载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形态最活跃的府城。仍保留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的历史空间格局。古城里,古寺庙、古府第、古民居、古牌坊等古迹众多,文物荟萃。城内“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等老街巷中,汇集了各类形制的祠堂府第和多个时期的传统建筑,享有“京城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美誉。

2013年5月3日,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潮州手拉朱泥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广东省潮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潮州手拉朱泥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手拉工艺采用手工拉胚成型,其制作过程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浆、烧等近六十道工序,烧制的成品具有造型精美、线条简练、色泽丰润、光滑度高等特点。

2021年8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潮州手拉朱泥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4年,湘桥区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5年,湘桥区入选潮汕文化(相桥)生态保护实验区;

2020年,湘桥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湘桥区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11月,湘桥区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3年2月,湘桥区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