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

更新时间:2024-09-12 11:18

肇庆市,古称端州,广东省辖地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广州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全市下辖3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另设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3 个功能区,总面积14897.45平方公里,2023年,肇庆市常住人口413.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9.37万人,城镇化率为53.09%。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聚居在广东地区是被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畲族黎族等。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秦朝前,现肇庆区域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时所置四会县为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区域含现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的全部及怀集县的一部分,还包括今江门市东半部、佛山市三水区西半部;隶南海郡。德庆县封开县域属桂林郡。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区域所设置的广信、高要、端溪、封阳等县隶属苍梧郡;四会县隶属南海郡;统属交趾刺史部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行政区划承袭西汉,改属交州。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此区划属广州。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高要3县隶苍梧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高要2县隶苍梧郡;端溪县隶晋康郡;统属广州。东晋元熙二年(420年)置封兴县,属晋康郡。

南北朝隋朝

南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分封阳县置开建县。梁天监六年(507年)九月,高要由县升郡,置广州都督府高要郡。梁普通四年(523年)析广州置成州,治所梁信县。

隋朝废郡置州。开皇三年(583年)广信改称苍梧县;开皇九年(589年)置端州,高要废郡改为县,端州辖高要、端溪等4县。开皇十年(590年)改成州为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信县为封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大业五年(609年)肇庆境设17县,分属5郡。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郡置州,信安郡复称端州,辖高要等2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全境设20县,分属7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端州为高要郡。至德三年(758年)废高要郡,复置端州,仍以高要为治所。

五代十国时期,肇庆区域属南汉,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端溪、悦城等4县隶康州;高要县隶端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宋朝,肇庆区域属广南东路。开宝五年(972年)废平兴县入高要县;废康、泷、勤等州置端溪(并晋康、悦城、都城入端溪,治今德庆县)、泷水2县,端州辖高要、端溪、泷水3县。熙宁六年(1073年)端溪县从端州分出,复置康州;原属广州的四会县划入端州,端州辖高要、四会2县。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政和元年(1111年)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端溪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政和三年兴庆由军升为府。政和八年(1118年)十月兴庆府易名肇庆府,辖高要、四会2县。绍兴元年(1131年)康州升为府,称德庆府,辖端溪、泷水2县。

元朝,今肇庆区域称肇庆路,属广东道。至元十六年(1279年)肇庆改“府”为“路”(辖高要、四会2县),置总管府,隶广西道[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属广东道]。至顺元年(1330年)设5路8县:端溪、泷水2县隶德庆路;高要、四会2县隶肇庆路;封川、开建2县隶封州路;怀集县属广西两江道的贺州路;新兴县新州路,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南昌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复称肇庆府,属广东布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5县及德庆州(辖封川、开建、泷水3县)。成化十一年(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1526年)析高要东面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析四会西北的太平等4都置广宁县。万历五年(1577年)划高要西部置东安县。万历十年(1582年)肇庆府领1州11县:德庆州(辖封川及开建县),高要、四会、广宁、新兴、阳春、阳江、高明、开平、恩平9县。时怀集县属广西布政司梧州府

清朝,沿袭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雍正八年(1730年)封川、开建2县改隶肇庆府;肇庆府辖德庆州高要四会广宁、封川、开建、新兴阳春阳江高明恩平开平鹤山12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

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废府设绥靖处,现肇庆地属肇罗绥靖处,怀集县属广西省梧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6月广西废府置道,怀集属苍梧道。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设6道,其中粤海道驻番禺县,辖30县,属粤海道的肇庆区域设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川、开建、新兴、罗定、云浮、郁南10县。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设善后督办处,今肇庆地属肇庆善后督办处(辖地不变,下同);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称绥靖公署,肇庆属西区绥靖公署。民国十四年(1925年)肇庆属地改称西江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改隶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在高要县设行署,辖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川、开建、新兴、罗定、云浮、郁南10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广西平乐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改称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肇市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称肇庆镇),辖区未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设西江行署,辖原第一、三行政督察区,行政机关驻广宁县,辖区不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隶属广西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第四专署行政督察区,辖县未改,驻高要县肇庆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广东省重新划分政区,第十一区行政机关驻高要县肇庆镇,辖高要、四会、广宁、新兴4县;第十二区行政机关驻郁南县都城,辖德庆、封川、开建、罗定、云浮、郁南6县。

1949年10月18日高要县肇庆镇解放,高要县属西江专区管辖。11月11日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机关驻肇庆镇城中路174号(丽谯楼西侧);11月20日肇庆镇改为肇庆市(县级市)。西江专区辖肇庆市(县级)和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川、开建、新兴、罗定、云浮、郁南10县。1950年3月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广东省西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肇庆市并入高要县改称城关区。同年9月广东省西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广东省人民政府西江区专员公署,辖区不变;城关区改称肇庆镇。1951年5月政务院批准广西省怀集县委托广东省西江专区代管;1952年3月政务院批准怀集县正式由广西平乐专区划归西江专区管辖。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撤销西江专区,所属县并入粤中行政区,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驻地江门市(1955年9月迁至佛山市)。粤中行政区辖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川、开建、怀集、新兴、罗定、云浮、郁南、新会、鹤山、高明、中山、顺德、南海、三水、番禺、东莞、宝安、博罗、龙门、增城、渔民25县和三埠镇(县级镇)。

1956年1月撤销粤中行政区,成立高要专区,辖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封川开建、德庆、郁南、罗定、云浮、新兴10县。高要专区行政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肇庆镇城中路原西江专区大院。1958年4月肇庆镇改称肇庆市(县级);12月肇庆市并入高要县,复称肇庆镇(县级)。1958年12月高要专区所辖各县与佛山专区管辖的新会、台山、开恩、高鹤4县及江门市(县级)合并,成立江门专区。江门专区管辖高要、广四、德封、怀建、新云、罗南、新会、台山、开平(含恩平)、高鹤10县及江门市(县级)。江门专区行政专员公署驻高要县肇庆镇城中路原高要专区大院。1960年3月江门专区机关驻地从高要专区大院迁至地委党校(原两广总督署遗址,今城中路49号市政府大院)。

1961年4月江门专区改称肇庆专区(10月国务院批准);肇庆镇从高要县划出改为县级肇庆市;各合并县恢复合并前建制。肇庆专区辖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开、怀集、新兴、云浮、罗定、郁南10县和肇庆、江门2市(县级,1963年6月江门市划归佛山专区)。机关驻肇庆市城中路49号。

1968年3月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肇庆专区行政专员公署职能。机关驻地初在正西路45号绿瓦楼,1969年搬迁至天宁北路80号。1970年10月肇庆专区改为肇庆地区,辖肇庆市(县级)和高要、四会、广宁、怀集、德庆、封开、新兴、云浮、罗定、郁南10县。1971年肇庆地区革委会与中共肇庆地区委员会合署办公,机关驻天宁北路80号(现市委大院)。1979年4月撤销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肇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9月起实行党政机关分设,肇庆地区所辖县、市不变;肇庆地区行署机关驻城中路49号。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肇庆地区,将肇庆市升为地级市,设立端州区和鼎湖区,肇庆市辖端州、鼎湖2区和高要、四会、广宁、德庆、封开、怀集、新兴、云浮、罗定、郁南10县。肇庆市人民政府驻城中路49号。1992年9月至1993年11月,云浮、罗定、高要、四会县撤县设市(县级),由肇庆市代管。1994年4月,罗定市云浮市郁南县新兴县从肇庆市划出设云浮地级市。

1992年12月设立大旺综合经济开发区,赋予县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1998年4月设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赋予地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肇庆市列入珠三角区域,成为珠三角9个城市之一。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肇庆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10月27日肇庆新区挂牌成立。2014年4月17日广东省、广西区政府联合发文批准成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9月9日设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理委员会;10月14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正式启动。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高要市撤市设区。至此,肇庆市辖端州鼎湖高要3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四会市(县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肇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4个县(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1个县级市(四会市),共87个镇、1个民族乡、16个街道,含1255个行政村、294个社区,另设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3个功能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东部和东南部分别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部及西北部分别与广西的梧州市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全境位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31%。

地貌

肇庆市地势西北高,南部和东部较低,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呈西北往东南倾斜走向。中低山丘陵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集、东北部的广宁和西部的封开与德庆等县。平原和河川水域占总面积的19%。岩溶地形发育较好,形成石林、溶洞、孤峰等地貌,如端州城区的七星岩、怀集县的燕岩、封开县的白石岩等。1000米以上的山有40多座,主要山峰有大稠顶、北岭山鼎湖山百册山烂柯山(斧柯山)、螺壳山三宿山麒麟山,其中位于怀集县北部新岗林场境内的大稠顶是全市最高峰,海拔1626米;海拔最低点位于高要区金利镇士隆村,海拔1.4米。境内还有两条喀斯特岩溶地带:一条由怀集县的梁村镇、桥头镇向封开县的金装镇、渔涝镇延伸;一条从肇庆城区的七星岩往南偏西走向高要区。

水文

肇庆市主要为西江和绥江北江支流)流域,西江流域的河流有西江、贺江、渌水河、罗定江、新兴江,绥江北江支流)流域的河流有绥江、中洲河、凤岗河、古水河、桃花水。

植被

肇庆市是南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宝库,有不少驰名于世的珍贵种类,是广东省主要林区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属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开县的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气候

肇庆市处于广东省中西部,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由于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和地理环境影响,境内丘陵、盆地、谷地、台地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形成多样化的气候。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肇庆市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辖区内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40.21亿立方米和40.18亿立方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汛期,通常占年降水量的80%左右。由于辖区内有西江绥江贺江新兴江等几条大江大河,来水量大。

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中国第二大河,以西江及北江支流绥江为中心,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全市江河年径流量261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肇庆市土地肥沃,农林资源丰富。2020年,肇庆市土地总面积为148.9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33.66万公顷(包括:耕地面积14.78万公顷,园地面积7.45万公顷,林地面积104.19万公顷,草地面积8.58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7.24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89万公顷(包括: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7.93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17万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0.79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5.36万公顷(包括: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8万公顷,其他草地面积1.67万公顷,其他土地面积0.51万公顷)。

矿产资源

肇庆市地处粤西重点成矿区带北东段,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至2020年已发现矿产60种,累计发现矿产地(矿点)458处。主要金属矿种有:金矿、钼矿、铜矿、铌钽矿、铁矿、稀土。非金属矿种有:建筑用花岗岩、建筑用砂岩、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岩、陶瓷土、端砚石、地热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分布广、资源丰富,累计探明资源储量约6.01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高要、四会、德庆、封开。

生物资源

肇庆市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生物丰富多样,是广东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生物物种起源古老,种类繁多,区系复杂,特有种多,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全市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科数量比例最多,温带成分科次之。市域范围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54科1242属3134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台湾苏铁、水松、水杉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黑桫椤、水蕨等24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有穗花杉、观光木等7种,《中国植物红皮书》(1991年)珍稀植物鸡毛松、长叶竹柏等9种,CITES附录II兰科保护植物有多花脆兰、金线兰、竹叶兰67种,以及肇庆市特有植物草地越桔、鼎湖鱼藤等10种。

肇庆市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哺乳纲70种,鸟纲267种,爬行纲63种,两栖纲3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有中华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黄胸鹀等11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中华鬣羚、凤头鹰、黑疣大壁虎等76种,省重点保护有省重点小麂、白鹭、金环蛇、封开角蟾等62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有版纳鱼螈、赤狐等90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有豺、小爪水獭等17种;被列入CITES附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游隼、短尾猴等55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标准,肇庆市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呈现出以东洋界种类为绝对优势的区系特点。鸟类以东洋界成分最多,其次为广布种,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特征。已经发现了中华穿山甲的新鲜洞穴,并拍摄到了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末,肇庆市汉族户籍人口452.6万人,占总人口99.4%。全市有壮、瑶、回、土家、苗、满、维吾尔、乌孜别克、锡伯、蒙古、保安、东乡、塔塔尔等少数民族类别47个,人口2.2万人。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全省7个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唯一的民族乡,人口1.16万人,其中壮族6702人、瑶族1332人,壮瑶两族占总人口的69%。怀集县中洲镇会龙村是全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总人口1892人,其中壮族936人,约占总人口的50%。端州城区现有世居回族居民600多人。

截至2021年末,肇庆市常住人口412.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4.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91%,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74万人,出生率10.38‰;死亡人口1.45万人,死亡率3.18‰;自然增长人口3.29万人,自然增长率7.20‰。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常住人口412.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5.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14%,比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11万人,出生率8.96‰;死亡人口3.26万人,死亡率7.11‰;自然增长人口0.85万人,自然增长率1.85‰。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肇庆市常住人口413.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9.37万人,城镇化率为53.0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92.5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98.9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54.56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9.01亿元,同比增长4.2%。

2023年,肇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6.56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税收收入77.88亿元,增长4.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52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2023年,财政投入民生类支出322.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

2023年,肇庆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2元,同比名义增长3.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79元,名义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9元,名义增长4.9%。

2022年,肇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70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46亿元,增长3.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7%;第二产业增加值1126.94亿元,增长1.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65亿元,下降0.3%,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0.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8.0:41.7:4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513元,增长0.9%。

参考资料来源:

2022年,肇庆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74.23亿元,下降17.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7.56亿元,增长0.2%。其中,教育支出86.20亿元,增长9.1%;卫生健康支出46.47亿元,下降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15亿元,增长12.3%。民生类支出305.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6.9%。

2022年,肇庆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4.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5.1%,民间投资下降18.0%,港澳台投资增长63.3%,外商经济投资下降46.5%。

第一产业

2023年,肇庆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780.70亿元,同比增长4.8%。经济作物稳定增长,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51.26万亩,产量333.99万吨,分别增长5.0%和3.8%;茶叶面积6.23万亩,产量0.97万吨,分别增长54.6%和29.7%;中草药材面积14.08万亩,产量12.25万吨,分别增长20.5%和9.9%;园林水果面积122.82万亩,产量224.53万吨,分别增长1.5%和3.1%。水产品产量52.93万吨,增长1.3%。生猪出栏量328.49万头,增长5.4%。

2022年,肇庆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55万亩,比上年增加1.21万亩,比上年增长0.4%;糖蔗种植面积0.23万亩,增长3.1%;油料种植面积42.65万亩,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144.13万亩,增长4.6%;中草药种植面积11.68万亩,增长9.6%。

2022年,肇庆市粮食产量123.36万吨,比上年增加0.93万吨,比上年增长0.8%;糖蔗产量1.15万吨,增长3.1%;油料产量9.26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321.87万吨,增长3.0%;水果产量 217.70万吨,增长4.1%;茶叶产量0.75万吨,增长3.6%。

2022年,肇庆市猪牛羊禽肉产量43.65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猪肉产量25.12万吨,增长2.2%;禽肉产量17.69万吨,增长2.1%。水产品产量52.23万吨,增长1.0%。

第二产业

2023年,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1.73亿元,同比增长4.3%。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支撑明显,完成增加值786.39亿元,同比增长4.2%,拉动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主要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表现较好,分别增长25.6%和48.7%,拉动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个和1.8个百分点。从现代产业看,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96.58亿元,同比增长0.6%;高技术制造业112.78亿元,同比增长24.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0.4个百分点。

2023年,肇庆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年收窄10.3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0.2%,增幅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4.3%。商品房销售面积410.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额231.48亿元,下降5.9%。

2022年,肇庆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9.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5.8%,股份制企业增长4.7%,集体企业下降24.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2%,重工业增长2.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0.1%,中型企业增长14.7%,小微型企业下降5.9%。

2022年,肇庆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5.4%,医药制造业下降3.4%,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9.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0.7%,石油化工业增长6.9%,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5.5%,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5%,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1.0 %,新材料制造业下降6.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0.5%。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4%。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66.2%,金属制品业增长1.1%,食品饮料业下降2.2%,建筑材料下降11.4%,纺织服装业下降12.8%,家具制造业下降29.5%。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3%。

2022年,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38%,比上年减少1.1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4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86%,下降1.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38%,增长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0.97万元/人年,比上年提高2.3%。实现利润总额153.07亿元,比上年下降20.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6.38亿元,增长38.8%。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2.02亿元,下降1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83亿元,下降3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12元,比上年增长1.23元。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肇庆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0.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36亿元,下降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94亿元,下降5.8%;金融业增加值127.89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129.18亿元,下降7.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512.67亿元,下降0.4%。

2022年,肇庆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利润总额4.44亿元,同比下降56.1%。10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六增长三下降一持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9.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5.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2.6%;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0.9%;教育增长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32.8%;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下降15.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7.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持平。

国内贸易

2023年,肇庆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0.60亿元,同比增长5.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47.80亿元,同比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2.80亿元,增长8.8%,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4.1个百分点。分销售类型看,商品零售1114.74亿元,同比增长5.2%;餐饮收入65.86亿元,增长10.9%。基本生活类和医药保健类零售实现较快增长,饮料类和日用品类分别增长29.7%和18.7%;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0.0%。汽车类零售仍在下降通道,零售额同比下降15.3%。网络零售降幅收窄,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237.87亿元,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8.4个百分点。

2023年,肇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12月份,CPI同比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下降1.1%。

2023年,肇庆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0%。12月份,肇庆市PPI同比下降1.7%,其中重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轻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1%。

2022年,肇庆市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下降4.3%,饮料类增长26.6%,烟酒类增长2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7%,化妆品类下降35.4%,日用品类增长7.7%,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60.9%,书报杂志类增长2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0 %,中西药品类增长11.1%,通讯器材类下降1.0%,汽车类下降24.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1%,金银珠宝类下降64.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2%。从限额以上零售业业态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下降9.3%。

对外经济

2022年,肇庆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85.65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273.44亿元,增长0.5%;进口112.21亿元,下降15.9%。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61.23亿元,增长16.4%。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13.1亿元,下降16.7%。全市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22.6亿元,增长41.3%。

2022年,肇庆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0家,比上年减少25.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1亿元,增长36.0%;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肇庆直接投资金额3.9亿元,增长680.0%。全年新核准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2.88万美元,下降99.8%。

金融

2023年12月末,肇庆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93.68亿元,同比增长7.7%。肇庆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29.54亿元,增长9.9%。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29.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各项贷款余额2939.68亿元,增长11.4%。年末全市农村合作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35.68亿元,增长8.4%;各项贷款余额697.18亿元,增长7.2%。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年利润(税后)33.43亿元,同比下降22.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07%,上升0.07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10家,市场总值597.67亿元,比年初增长5.1%。全市证券营业部21家,股票账户110.89万户,证券交易额7052.81亿元,下降1.5%,其中股票交易额3933.55亿元,下降14.7%。期货营业部2家,全年代理交易额2264.23亿元,下降6.0%。

2022年,肇庆市实现保费收入82.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5.82亿元,增长1.0%,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6.22亿元,增长18.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4.97亿元,下降5.2%,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2.45亿元,下降8.9%。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26.20亿元,增长21.7%。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11.91亿元,增长19.9%;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14.29亿元,增长23.2%;健康险赔付支出6.81亿元,增长17.0%,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0.57亿元,增长30.4%。

交通运输

公路

普通公路:截至2020年,肇庆市公路里程1.44万千米、密度为96.94千米/百平方千米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689.9千米、密度为4.6千米/百平方千米,途经肇庆高速公路7条,分别是G80线广昆高速、G94线珠三角环线高速、G55线二广高速、G78线汕昆高速、S8广佛肇高速一期、S14汕湛高速、S59怀阳高速

国道:途经肇庆的国道有G234、G321、G324、G355、G358线,里程638.91千米。省道有S118、S266、S350线等21条,里程1555.78千米

铁路

截至2021年,途经肇庆市的铁路有广茂铁路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肇城际铁路,铁路营业里程336.1千米,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01.5千米、城际铁路里程50.6千米、普通铁路里程84千米。截至2023年2月,广湛高速铁路珠肇高速铁路已动工建设。2024年2月,广东城际完成广佛肇城际铁路运营交接,肇庆市境内的佛肇城际铁路站点将支持羊城通刷卡乘车、广州地铁乘车码。

航运

肇庆市有西江北江绥江贺江等主要通航河流,通航里程691千米,其中西江肇庆段225千米达到内河I级(3000吨级)标准,北江正进行III级(1000吨级)航道升级。截至2021年,肇庆市港口企业23个,船舶412艘,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24.08亿吨千米。有码头泊位59个,其中3000吨4个、5000吨3个,重点码头有肇庆港、三榕港、马房港、高要港、德庆港、封开华润水泥码头等,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789.1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7.59万标准箱。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肇庆市拥有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29.98万人,比上年下降5.1%;在校生109.56万人,增长1.8%;毕业生27.72万人,增长3.4%。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92人,在校生999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6.19万人。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卫生学校、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肇庆市体育学校、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肇庆市财经中等职业学校肇庆市商贸中等职业学校、肇庆理工中等职业学校、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广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怀集县职业技术学校、封开县中等职业学校、德庆县中等职业学校、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中职部、肇庆市华贸中等职业学校肇庆市技师学院肇庆市商业技工学校、肇庆市商务技工学校、肇庆市高要区技工学校等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3个。全年专利授权量8999件,增长18.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72件,增长11.6%。《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件,与上年持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377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24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8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9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全市共有建成或在建的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全市共有建成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1个,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肇庆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公有制)2个,文化馆9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 9 个,博物馆15个(其中国有博物馆12个,非国有博物馆3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1.6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41.60万户,分别比上年末下降1.34%和1.29%。2022年报纸(西江日报)全年发行量共1779.19万份,出版各类期刊2.44万册。全年公共图书馆纸质期刊总藏量为41.61万册,纸质图书总藏量为368.38万册,人均图书拥有量0.89册。

截至2022年,肇庆市共有档案馆10个,馆藏档案201.62万卷,其中综合档案馆9个、馆藏档案77.82万卷,专业档案馆1个(自然资源档案馆)、馆藏档案123.80万卷。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97.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

主要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中国端砚博物馆肇庆市端州区博物馆星湖博物馆文宝斋翡翠博物馆、封开县两广源流博物馆

国家一级图书馆:肇庆市图书馆端州图书馆鼎湖区图书馆高要区图书馆四会市图书馆广东省广宁县图书馆广东省德庆县图书馆封开县图书馆怀集县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1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9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5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机构7个,村卫生室2125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3.69万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35人,注册护士13358人;拥有医疗床位21012张,其中,医院15724张。全市90家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20人,床位3133张;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4人,7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7人。甲乙类传染病10237例,死亡64人,发病率为249.82/10万,死亡率为1.56/10万。

三级医院: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肇庆市中医院肇庆第二人民医院(肇庆市妇幼保健院)、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怀集县人民医院

体育事业

2022年,肇庆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11项全国冠军, 1项亚洲冠军。

人民生活

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2元,比上年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79元,增长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9元,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60,比上年缩小0.04。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450元,比上年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47元,增长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22元,增长6.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6.6%,农村为39.9%。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90.95万人,比上年增长6.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4.86万人,增长0.8%。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0.06万人,增长14.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6.69万人,下降2.9%。参加工伤保险68.46万人,增长3.8%。参加失业保险54.13万人,增长6.9%。参加生育保险64.35万人,增长8.8%。

2022年,肇庆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70.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累计结余69.40亿元,下降0.03%。全年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66.08亿元,增长11.8%,年末累计结余49.56亿元,增长15.7%。年末城市低保人数0.42万人,农村低保人数5.98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51万人。

2022年,肇庆市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0.83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7725张,儿童福利机构469张,救助机构151张),收养救助人员0.36万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0.45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5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3.33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02亿元。

截至2022年末,肇庆市共有社会组织2456个,其中社会团体105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1401个、非公募基金会4个。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1.15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68.72小时。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赵佶立为皇帝,即宋徽宗。因端州曾是他的封地,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亲笔题字改“端州”为“肇庆”,设肇庆府,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少数民族文化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的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广东省七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也是肇庆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特色文化有壮瑶山歌春牛舞采茶舞马舞竹竿舞牛王诞等。

春牛舞是怀集县壮族瑶族乡以及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起源于清朝光绪二年(1874年),从广西贺县(今贺州)传入,主要流传于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及周边村落。春牛舞一般在逢春节至元宵其间或耕田前夕出演,它是一种运用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利用怀集当地的民歌唱腔,借鉴师公的唱赞形式的综合表演。

竹竿舞又称竹杠舞,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农历四月初八是壮族大节,俗称“牛王诞”。这个节日的由来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壮族的祖先在打猎中生捕一头野牛,经过驯养后变成家牛,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公牛能耕地犁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之苦。壮族人民为了感恩和铭记这头公牛犊的功德,于是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给“牛王”贺生诞。

西江文化

西江地区作为岭南开发自西往东空间推移的第一站,文化发生比许多地区要早,故封开梧州一带有“初开粤地”之说(转见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主编:《广东山区国土开发与治理》第85页,广东省科技出版社,1990年),后来又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中心。西江文化体现了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山地文化与水上文化相结合、现代先进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为主要特征。

西江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产生于西江流域特定地理环境之内。西江流域在广东境内包括封开郁南怀集广宁德庆罗定云浮新兴高要四会肇庆等县市(原肇庆地区),分属西江及其支流贺江、新兴江、罗定江、绥江等流经范围。这些河网比较稠密,且多为河流中下游,与北方南下交通线联系非常方便。其北可溯桂(漓江)、贺江通荆楚中原;南下北部湾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西联滇黔,与大西南沟通;东可直下番禺

广信(封开)为中心的这个水陆交通网络,非常利于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融合、吸收为西江文化的构件,故广东春秋到战国晚期墓葬发现的青铜器主要分布在西江沿线附近,显示受中原文化影响所致。秦始皇进军岭南,在湘漓二水分水岭间开凿兴安运河(灵渠),首先打通与岭北交通。西汉初南越国巴蜀的枸酱贸易也是假道西江上游河道,东下番禺的。此外,还有“从涨海(南海)出入”的海道,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经南、北流江,从合浦徐闻港出发的海上交通线,《汉书·地理志》记载颇为详备。这都成为历史早期西江文化发展先于其他地域文化的一个优势所在。

龙母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代表,而传说中的龙母则是西江之神。关于龙母的民间传说,始于秦时;正式见于文献,最早见于唐代;宋以后历代悦城龙母均受敕封,纳入国家祀典之中;至清代出现官民并祭格局。

广东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建于秦汉期间,已有一千多年,位于悦城河与西江交汇处。龙母诞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德庆县的悦城龙母祖庙都会有一个被誉为四海朝宗的盛会,那就是悦城龙母诞的祭祀仪式。据《悦城龙母庙志》记载,龙母姓温,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龙母原是广西滕县人,由于家境贫寒,出生后父母将她放在一个大盆里,放在西江上漂流,被德庆程溪一个姓梁的打鱼人拾起收养,龙母长到十几岁的一天,在西江河边拾到一个巨卵回家,孵出了五条小龙,从此她便养了这五龙子,因而人们称她为龙母。白沙龙母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西街道办事处白沙居委会,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清光绪八年(1882年),奉旨敕封白沙龙母并建广荫牌坊,将庙宇全面修葺。白沙龙母庙历代香火鼎盛,由于年久失修,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毁,2002年至2005年,在原基础上全面修复。

传说刘三姐从广西一路传歌传到了封开,大斑石山脚下的圣妃宫,就是‘刘三妹’教村民唱山歌的地方,所以大家尊她为‘圣妃’。据《封川县志》记载,在封开杏花镇有座圣妃宫是专门纪念刘三姐的,始建于唐宋年间,明嘉靖年间重修,一直到1968年才拆除。如今的圣妃宫香火不断,当地百姓及游客都来拜祭祈福。

封开山歌可谓千姿百态。由于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差异,封开山歌产生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歌种。按地域划分,封开的山歌有封川山歌、泗科山歌、罗董山歌、文德山歌等30多种。曲调方面主要有二友调、四平调、木鱼调、吟诗调、看花调、缸鱼调、花枝调等。按内容划分则主要有出嫁(新娘)歌、新客(新郎)歌、送鸡(满月)歌、鸾凤歌等。

怀集桥头山歌是桥头民歌的一种,当地人也称“南歌”,是桥头镇独有的特色山歌,自明清时期就一直流传在民间,特别是李屋村、谭坑村、旧墟村、丰大村、金星村。由于是属于本土特色文化,用方言演唱,所以保持自身独立发展的态势。

广宁山歌,广宁县北市镇客家人居住在山区,日常生活与“山”密切关联,所以唱山歌成了客家人的喜好。特别是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担负着各种农活,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男女之间互诉衷肠,唱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伍丁的宝诞。据史料记载伍丁是中国先秦时期古蜀国开辟蜀道的五位力士。在长期的流传中,逐渐演变融合为一位姓伍名丁的神人。由于端砚行业不畏艰险劈山凿石与伍丁力士劈山开路的行为和精神一脉相承,因此端砚行业奉伍丁为祖师。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在黄岗白石村、宾日村等举办隆重的伍丁宝诞拜师节。

五马巡城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已经在封开县大洲镇的乡间流传。它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1988年曾代表肇庆市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1994年参加在肇庆市举行的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2006年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民间艺术汇演中获金奖;在省岭南民间艺术展演中获优秀表演奖,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市、民间艺术大游行活动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演出。五马巡城舞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跳进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

德庆雄鸡舞主要分布在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及周边地区。相传起源于明初播荫村的祖宗因原居住地人畜不旺,遂迁至现址,并从发现一只雄鸡得到启迪,便用竹篾、彩布扎成雄鸡模样,擂起鼓乐在村边环舞一圈,自此村中逐渐兴旺起来,雄鸡也被祖祖辈辈奉为吉祥之物,形成了每逢春节或喜庆日子都舞雄鸡的习俗。

蝴蝶舞,原名舞蝴蝶,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是德庆县马圩镇历代相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道具舞。该舞一般在庆丰收、祝升平的日子,结合“秋色游行”活动演出,或在三年一届的“打醮”期间,配合迎送庙神巡游而舞。德庆蝴蝶舞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丰收的渴望和祈求。

麒麟白马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源自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其起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怀集龙鱼舞是怀集县凤岗镇龙凤村“石积善堂”石氏的先辈从东南沿海地区传入的,清道光年间已在县内多个地方流传,距今有160多年历史,现主要分布于凤岗镇龙凤村及怀城、连麦等镇乡。

德庆孔庙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孔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德庆孔庙庄严肃穆的大成殿,是德庆孔庙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岭南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木结构古建筑,历经七百多年,大成殿仍巍然矗立。大成殿殿高19.4米,面阔17.36米,进深17.53米,是典型的宋元风格建筑。大成殿因其三个“独创”所闻名:四柱不顶、减柱四根、斗拱出跳长为现存唐宋古建之冠,被当代建筑学家称为“国之瑰宝”。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鼎湖山庆云寺,其浴佛节定于农历四月八日,和我国汉地佛教浴佛节的时间相同。是日清晨,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张彩,然后聚集在大雄宝殿内举行诵经法会(又叫灌佛会)。诵经法会开始,先由佛教徒诵经,接着由大师捧出释迦牟的化身--一尊小玉佛,再由住持按照释迦牟降生时有双龙分别吐温水和凉水为之沐浴的故事,仿龙吐水为小玉佛沐浴,并用预先以各种名香浸得之香水为小玉佛灌顶。礼毕,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浇灌各种花卉。浴佛节前一两日,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纷纷前来,他们等待着四月这一吉日参谒浴佛,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结善果。

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古代中国最庄严典重的礼制之一。肇庆市的高要春社沿承了中国传统社祭的春祭,已经存续了四五百年,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延续到三月初,历时一个多月,是岭南节期最长的民间庆典之一。

贞仙是中国妇女“贞风亮节、勤劳俭朴、孝敬翁姑”的典范,亦是岭南三大女神之一。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唐贞元十七年秋重九,广正山下松甫铺有女子文氏得道成仙,誉为“贞仙”,广正山易名为“贞山”。贞仙为民造福,庇佑乡民,立下显赫功绩,受圣恩,清同治二年,文氏被敕封为“惠泽”。

肇庆市的风俗源于传统礼法,各地大同小异,形成别具一格的风俗民情。特色习俗有端州区伍丁宝诞(四月初八),鼎湖区包公诞(二月十四)和鼎湖区苏真人诞(四月二十),四会市贞仙诞(九月初九),高要区茶果节(正月、二月、八月的初五、初八、初十、十二)、高要春社(二月)、高要区河台镇的开耕节(二月初二),德庆县悦城龙母诞(正诞五月初八,润诞八月十五),怀集县下帅乡牛王诞(四月初八)和桥头镇燕子节(六月初六)等10多种。

古广信文化

古广信文化,又称广信文化,即广信县(今广东封开、广西梧州一带)的文化,两汉时期的苍梧郡广信县地处离水与郁水的交汇处,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广信县即是岭南重要的交通枢纽,汉代统治者对此地亦颇为重视,将交趾刺史部始建于此地。同时,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广信县成为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点,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岭南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产生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汉代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粤方言地区之中的一个地域文化,指广东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广府文化形成于广州府地区。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经粤北南雄珠玑巷迁入,因此珠玑巷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广州府自设立以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一直处于广东省的领先地位 。广府文化由中原江南移民文化所形成,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在岭南文化中影响最大,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表 。肇庆高要地区是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分布地区之一。

迎春花市是广府年俗,春节临近,肇庆人素有“行花街”的传统。大人挑对联,买年桔,小朋友寻找美食与玩具,迎春花市承载了满满的年味。

肇庆市粤剧团始建于1960年,历史悠久,成绩斐然。曾获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戏剧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等多个国家级及省级奖项。坚持开展送戏下基层、到农村、进校园、开办粤剧培训班等惠民活动,弘扬、振兴粤剧艺术。

醒狮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每当新春佳节尤其是元宵节,随处都可以看到醒狮队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锣鼓一响,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闻声而动,纷纷出来摸一摸狮子,沾沾狮子的旺气,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方言

肇庆市主要流行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广府话(俗称白话),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广府片,分布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第二部分是罗广片(又称勾漏片),分布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和肇庆高新区。全市总人口90%以上使用粤方言,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语意、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怀集县就有“上坊话”与“下坊话”之分。客家方言以四会市最多。怀集、封开2县部分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壮语及标语。使用壮语的主要居住在怀集县西北部的下帅壮族瑶族乡和中洲镇的部分村庄,属壮语北部方言,因与操粤语的汉族同胞交往密切,故又与壮语北部方言有所区别。全市操标语的分布在怀集县永固、诗洞、桥头、大岗、梁村等镇和封开县河儿口镇、金装镇、长安镇的一些村寨。改革开放后,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肇庆语言也发生变化,学校普遍使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逐渐成为公务活动的主导用语,辖区百姓可用普通话与非粤方言民众作简单交流。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德庆的德庆学宫祭孔活动、“雄鸡舞”(又称凤鸡舞)“蝴蝶舞”(又称“舞蝴蝶”),封开的“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怀集的“春牛舞”“壮狮舞”“龙鱼舞”,流传各地的“舞龙”“舞狮”等。

民间戏曲以怀集的“贵儿戏”最具特色,被列入中国的稀有地方剧种。

传统手工技艺有端砚制作、草席编织、玉石雕刻、花灯扎制、古法造纸等;裹蒸疍家糕、竹篙粉、大船糕等食品加工技艺远近闻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肇庆市有文物古迹300多处,其中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0处。鼎湖山庆云寺建于明朝,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肇庆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端砚制作技艺悦城龙母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个:端州区的端砚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疍家糕制作技艺包公传说,鼎湖区的中秋节(烧番塔),高要区的金渡花席编织技艺高要春社、加冠命字、端午节(金利龙舟习俗),四会市的四会玉雕古法造纸贞仙诞四会民歌,广宁县的广宁玉雕,德庆县的悦城龙母诞雄鸡舞德庆学宫祭孔活动,封开县的五马巡城麒麟白马舞、封开采茶戏封开山歌,怀集县的龙鱼舞贵儿戏春牛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肇庆市七星岩传说、高要家具制作技艺(大湾红木家具传统雕刻技艺)、广宁县“舂白糍”等51个。

风景名胜

肇庆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星湖旅游景区(含七星岩景区和鼎湖山景区)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鼎湖山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中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享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天然大氧吧”“城市森林”等美誉;七星岩宛如北斗七星降落在万顷碧波之上,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其中星湖旅游景区为AAAAA级旅游景区,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景区、德庆盘龙峡景区、德庆学宫封开龙山景区是AAAA级旅游景区。城区有七星岩包公文化园等;西线有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三元塔盘龙峡封开龙山千层峰大斑石广信文化园等;北线有广宁竹海、康帝茶油基地,怀集燕都、华辰玫瑰园等;东线有鼎湖山、新区砚阳湖、四会奇石河瀑布、万兴隆翡翠园、玉器博览城、山湖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等,南线有高要恒大世纪梦幻城、猫爪谷金钟山等。

肇庆市旅游资源要素基本可归类于以下7个大类:

一是以鼎湖山、七星岩、大斑石、燕山、燕岩宝锭山竹海大观贞山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

二是以星湖西江贺江封开段、砚洲岛古水河绥江为代表的水体岛屿景观资源;

三是以鼎湖山、黑石顶、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生态资源;

四是以端砚六祖寺宋城墙阅江楼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

五是以德庆龙母祖庙德庆孔庙梅庵为代表的文化和宗教景观资源;

六是以德庆盘龙峡猫爪谷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

七是以高要八卦村(黎槎村)、德庆金林水乡(金林村)、封开杨池古村、怀集浪美村、广宁罗锅村、四会邓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资源。

地方特产

截至2021年,肇庆市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17种:肇庆市的裹蒸端砚,鼎湖区的文㞧鲤文㞧鲩,高要区的麦溪鲤麦溪鲩活道粉葛、巴戟天,广宁县的广绿玉,封开县的油栗杏花鸡,怀集县的茶秆竹汶朗蜜柚谭脉西瓜桥头石山羊新岗红茶岗坪切粉

肇庆市端州区有端砚、裹蒸、肇实(芡实)、七星剑花、鸡蛋花、疍家糕;鼎湖区有裹蒸、肇实(芡实)、文㞧鲤、文㞧鲩、紫背天葵;高要区有花席、肉桂、麦溪鲤、麦溪鲩、罗非鱼、罗氏沼虾、活道粉葛、活道米、洋篮、端砚、红木家具;四会市有玉器、柑桔、沙糖桔、茶油鸡、人面子;广宁县有竹子、沙糖桔、广绿玉、竹笋、竹虫、冬菇、清桂茶叶;德庆县有贡柑、柑桔、何首乌、巴戟、佛手、肉桂、鸳鸯桂味荔枝、竹篙粉、大船糕等;封开县有松脂、油栗、杏花鸡、贺江米、黄烟、蜂蜜、冬菇、莲都羊、猴头菇、白马茶、麒麟李;怀集县有竹子、茶秆竹、燕窝、六十日黄菜、岗坪切粉。

著名人物

历史上,汉代广信县陈钦陈元父子被称为“岭海之儒宗”,这是岭南汉族地域文化最早在肇庆地域出现的标志。牟子在广信撰写中国第一篇佛教论文,首先将梵文Buddha译为“佛”。六祖惠能在肇庆地区诞生、活动。中国清官典范包拯在端州清廉公正事迹、传说流传千年。“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在肇庆绘制了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南北朝时期,陈霸先曾驻高要郡八年。宋朝时期,端州曾为宋徽宗赵佶封地,康州曾为南宋高宗赵构封地。明清之际,朱由榔在端州成立南明永历王朝。明清两广总督府驻肇庆共182年,期间明代两广总督设置澳门为中国对外商埠。孙中山为谋划统一中国大业三到肇庆;将在肇庆的李济深粤军第一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坚力量。叶挺独立团在肇庆阅江楼成立;该团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

古代有禅宗一代宗师石头和尚希迁,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翰林直学士李积中,兵部尚书李大性,刑部尚书李质,江南提督张国梁,书法家、诗人彭泰来,东河总督苏廷魁,陕西巡抚、书画家冯誉骥,翰林院编修吴桂丹。近代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炳辉,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黎仲实,广东四大农运领袖之一周其鉴,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薛六,中共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肇庆第一位留学博士、孔学大师陈焕章,中共粤桂湘边工委副书记钱兴,华侨领袖彭泽民,中国第一个共产国际代表刘泽荣,国民党中央常委梁寒操,篆刻大师吴子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敏求,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现代有开创专业承包经营的先锋陈志雄,南拳王邱建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邓兆祥,昆虫学家赵善欢,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名老中医梁剑波等等。

古往今来,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唐代书法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人荣睿、唐代宰相、诗人李绅,北宋名臣包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叶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朱德张闻天郭沫若叶剑英胡耀邦习仲勋等,均在肇庆留下足迹。

荣誉称号

2023年11月,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2024年4月,荣获“2021-2022年度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市奖”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