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将军

更新时间:2024-06-11 03:43

前将军,古代重要军事职官名称。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上卿。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名称素朴之前、后、左、右之类,逐渐废弃。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一般高于杂号将军。三国时期魏国,设九品中正,品级设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西汉时期

西汉时,著名的前将军有赵信李广韩增萧望之何武等人。

东汉时期

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不常置。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各有部曲、校尉。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唯度辽将军因南匈奴所部时有内乱,自永平八年(65年)后常设。汉灵帝西园八校尉,统率洛阳驻防军队,以宦官主之,这是后世宦官领兵的开端。

三国时期

汉朝前将军

东汉末年,董卓公孙瓒等人曾为汉朝的前将军。

1.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献帝时军阀、权臣,官至太师,封郿侯。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为羽林郎,后又为中郎将张奂部下作军司马,讨伐汉阳羌人,董卓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曾任前将军,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动乱,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驾大功,回京后便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两大军阀兵力。随后董卓废少帝,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且不久就弑害了少帝及何太后,专断朝政。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其亲信吕布所杀。

2.赵谦(?~192),东汉献帝时大臣。字彦信,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灵帝中平元年(184)赵谦为汝南太守时,败于汝南黄巾军。献帝初平元年(190)以光禄勋太尉。次年罢,献帝迁都长安,任车骑将军,为前置。旋以病罢。又为司隶校尉,转前将军,镇压白波农民起义,因功封郫侯。初平三年(192)六月代王允为司徒,八月病罢,不久拜尚书令。同年卒。谥忠侯。

3.公孙瓒(?—199年),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成为前将军,封易侯,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他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困于高楼,引火自焚。

蜀汉前将军

1.关羽(160?-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三国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乘势北伐曹魏,曾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原震动,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2.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26年被任命为前将军。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3.袁綝(?—约238年),字不详,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兴年间(223—237年)历任前将军、征西大将军,封都亭侯。

4.邓芝(?—251年),字伯苗,汉族,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朝臣。原先投靠巴西太守庞羲,不久就被刘备召为郫县邸阁督,后来历任郫县县令,广汉太守、尚书。曾出使吴国,使两国重新结盟,深受孙权的喜爱。历任中监军扬武将军前军师、前将军、益州刺史、阳武亭侯。在延熙六年被任为车骑将军,授予符节。延熙十一年率兵往涪陵平叛得胜。延熙十四年去世。

5.胡济(生卒年不详),字伟度,三国时期蜀国将领。曾为诸葛亮信任的主簿,做事忠诚尽责,曾多次对诸葛亮提出谏言,诸葛亮特别把他与崔州平徐庶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够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诸葛亮死后,开始领军王平死后,督汉中军事,历任前将军、镇西大将军、右骠骑将军,但却因为一次失期未至,造成姜维北伐军的惨败。

曹魏前将军

1.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高顺等人击败,流矢射瞎其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2.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官至前将军。年少时为雁门郡的郡吏,又先后从属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张辽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河北,斩乌丸单于蹋顿白狼山之战,又驱逐辽东大将柳毅,讨平梅成、陈兰等淮南军阀。后张辽守合肥,以七千之众击退孙权十万大军,经此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黄初三年,张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3.满宠(170-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微山)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太尉。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曾任前将军,驻扎在新野,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叡在位期间,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后因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4.郭淮(?-255年),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大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封郭淮为关内侯,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正始元年,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又升迁为车骑将军,封阳曲侯。

5.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部将文稷之子。文鸯文虎之父。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拜扬州刺史。被司马师曹芳的专横暴行激怒,于魏正元二年(255年)与毌丘俭、文鸯、文虎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予幽州牧,封谯侯,镇北大将军。魏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魏,文钦从吴军前往支援,但翌年军情告急时却因军见不同而被诸葛诞疑有叛心处死,两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6.李辅(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本为孟达心腹。司马懿率军围攻上庸时,他与达甥邓贤斩达首后开城投降。参加263年魏灭蜀战役,官拜前将军,钟会入汉中后,令其领兵一万,攻打蜀汉监军王含以五千兵力镇守的乐城。

东吴前将军

1.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官前将军、扬州牧,假节。黄武七年(228年),吕范被拜为大司马,印绶未下,便已病逝。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追赠大司马印绶。孙权还都建业后,以太牢礼祭祀吕范。

2.朱桓(177-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有一子朱异

3.唐咨(生卒年不详),利城(今江苏赣榆西)人。魏文帝黄初中利城郡反,推唐咨为主。后为魏军击破,遂亡至吴,官至前将军,封侯、持节。后助诸葛诞拒魏,兵败被俘。为安抚吴国军民,魏主拜唐咨为安远将军。

4.孙秀(?—301或302年),字彦才,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权孙匡之孙。初为吴前将军、夏口督,后降晋,官骠骑将军、仪同三司。

桌游

使用张辽在『掩其无备』战功完成的条件下获得100场身份模式的胜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